搜索

河北馆陶“进士村”:125户人家考出109名大学生

[复制链接]
查看: 910|回复: 0
发表于 2014-5-6 21: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石家庄5月6日电(记者张涛)在河北省馆陶县王桃园村口,一块“进士村”的牌匾赫然在目。谈起为啥挂起这样一块牌匾?几位老人底气十足地说,在这个125户人家的小村,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先后有109人考进大中专院校。

  与冀南平原许多农村家庭倾其所有建新房风气不同的是,王桃园村则形成了另外一种风气:就是借钱也要优先供孩子读书。记者近日走进王桃园村,看到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房屋显得很不起眼。村民王长祥说,俺村里人不比谁家房子新,而是比谁家孩子学习好。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村子中央一面墙壁上“王桃园人才名录”格外引人注目,记录着本村37年来考上大中专院校学子的名字,有照片还有文字说明,其中不乏国家985院校的学生,有的后来考上硕士、博士。

  让王长祥记忆犹新的是,1980年在一个胡同里就考走了3名大学生。当时全村轰动,村民们就像过大年,热热闹闹庆祝了好一阵子。

  王桃园小学校长张瑞晨说,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村里走出了第一批大学生,如今这些人在馆陶县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岗位上为家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这些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激发了王桃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村民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让孩子好好读书,走出农村,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大家串门聊天,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们的学习。如今,村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

  村民王书祥家的3个孩子先后考进大学,女儿王庆改如今供职于国家机关。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王书祥说得很朴实:房子可以不盖,新衣可以不买,但孩子的学业不能误。为了供孩子读书,家里可没少借钱。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上出现“拼爹、拼富”找工作的现象,会不会影响寒门学子积极性?培养出两名大学生的王桃园村党支部书记王付庆说,现在农村人观念也跟着适应社会变化,供孩子读书不再一味为了做官,不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能让孩子不再当“睁眼瞎”,将来对社会有用就足够了。

  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不忘家乡养育之恩,每年都捐集数万元为村里兴办公益事业。馆陶县教育局副局长刘会堂说,“进士村”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特色文化景观,成为馆陶家喻户晓的教育榜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