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邯郸:千古故事谱新篇

[复制链接]
查看: 826|回复: 0
发表于 2014-5-5 2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望京畿,南眺河洛,西枕巍巍太行,东襟辽阔平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冀晋鲁豫四省通衢,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宛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冀南大地。

  文化之都:女娲造人圣地成语典故上千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华夏始祖女娲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中国唯一的一座娲皇宫,坐落于邯郸市涉县古中黄山上,传说此处正是女娲补天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石刻经得知,它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便举办娲皇宫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

  千百年以来,流传在邯郸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在全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丰富的女娲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娲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史到底有多长一直是中西方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此,国内传统说法是“上下五千年”。中国科学界、考古界专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事实上中华文明远比此源远流长,重要证据就是位于邯郸东部的武安磁山文化遗址。

  粟的发祥地、黍的起源地,最早饲养家鸡和种植核桃……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曾震动全世界。考古工作者在磁山遗址进行三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共发掘灰坑468个,发现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层厚为0.1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在2米以上,数量之多、堆积之厚,在中国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极为罕见。专家估计,这些粮食的重量有5万多公斤。

  通过对磁山文化遗址灰化样品植硅体的系统分析,以及碳14年代学测定,考古工作者发现距今约1万到8700年前,磁山文化遗址保存的早期农作物是黍。这项研究把东亚旱作农业起源的时间扩展到1万年以前,也强烈冲击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一万年前就有5万公斤黍子和粟的储存量,这足以证明中华农耕文明的发达程度。”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所长乔登云说。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整统计,有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捡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源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0余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历史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2005年,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奖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时尚之都:竞相邯郸学步成就黄粱美梦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中这段描述,让“邯郸学步”成为世人皆知的成语,却也间接反映出邯郸在2000多年前就成为时尚之都,邯郸人的一举一动甚至走路步法都被外地人竞相追随。

  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榖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唯一特例。邯郸的辉煌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时期成为赵国的都城,是当时的天下五都之首,赵文化自然引领全国潮流。就穿衣打扮而言,赵武灵王倡导胡服骑射,在服饰上别出心裁,无异于当时的另类,却也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时髦举动。

  如今在邯郸市中心,相传为赵武灵王所建的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的丛台仍巍峨耸立。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名扬列国。它是赵都的历史见证和古城邯郸的象征。

  丛台附近战国赵王苑囿的一部分,还有梳妆楼、照眉池遗址,占地47万平方米。建筑基址残高10余米。梳妆楼遗址旁有照眉池,相传当年赵国宫女在献舞前后常于水边楼台梳妆照眉。唐朝大诗人李白有“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的诗句,邯郸在化妆美容方面可谓走在了同时代城市中的前面。

  邯郸独有的时尚符号不止兴盛于战国时期,三国曹魏时期曹操在邯郸南部的邺城建都,到东汉年代,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化独领全国风骚。他们继承大汉遗风,上袭春秋战国灵脉,下开隋唐文化先河,拓荡盛唐浩气。又有一大批才子聚集在曹氏周围,为建安文学的发展推波助澜。有诗文典雅的阮禹,书法深妙的邯郸淳,文美词丽的繁钦,才华横溢的蔡文姬,字画绝世的钟繇……。在这些先贤圣哲的辉映下,成就了汉魏故都彪炳史册的三国曹魏文化。位于邯郸临漳县的曹魏都城邺城遗址,目前正在打造高规格的邺城博物馆,建成后将可为世人管窥当时流行的建安文化提供绝好的平台。

  时尚,离不开浪漫;浪漫,又与梦想紧密相连。产生于唐代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在邯郸市区北部,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粱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始建年代待考。宋代已有建筑,至明嘉靖三十三年扩建而初具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八仙阁、八卦亭、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钟鼓楼,以及清代东西行宫等。影壁镶嵌“蓬莱仙境”4个石刻大字,相传出自得道成仙的吕洞宾之手。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著追求。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化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吕仙祠内现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和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革新之都:武灵王胡服骑射杨露禅光大太极

  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一座城市也就失去了灵魂。从古至今,邯郸从来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在这里肇始的一系列革新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是所表现得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贯穿赵文化的以人为本、广揽人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邯郸市文联主席张海英说。

  实施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王莽改制虽以失败告终,却在中国古代改革史留下浓厚一笔。这两位著名改革家都在邯郸出生、成长,也从侧面反映出邯郸具有深厚的改革土壤。

  明清时期,虽然处于封建高压之下的整个北方是一片沉沦的土地,但仍然没有扼杀邯郸文化中的革新因素。清朝道光年间,邯郸永年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邯郸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此前太极拳诞生多年却仍处于独门独户的不传之秘。杨露禅、武禹襄远赴河南习得太极拳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

  即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新时代,邯郸也不断涌现改革典型。上世纪九十年代,邯钢主动走向市场,通过推行并不断深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创造了闻名全国的“邯钢经验”,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邯钢经验直到今天,对我国国企改革仍有积极示范意义。 “邯郸是要复兴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视察邯郸市曾这样满怀期待。邯郸,这座融合了数千年古城之凝重的城市,正乘着科学发展的时代东风,在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整装前行,步履坚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