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 史] 娲皇宫及石刻

[复制链接]
查看: 920|回复: 0
发表于 2013-11-5 23: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10902568425097927.jpg
    涉县娲皇宫,为国家 AAAA 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 “ 炼石补天,抟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 550 亩。计有古建筑 135 间,北齐石窟 3 个,北齐摩崖刻经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 “ 蓬壶仙境 ” 之美誉。其中的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 槃 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刻经面积 165 平方米,分 5 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 13.7 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 银钩铁画,天下绝奇 ” ,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考证为 “ 天下第一壁经群 ” 。

W020110902568425133220.jpg
    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 23 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         
    山下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朝元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骖宫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广生宫建于元末明初,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两次重修。

W020110902568425156947.jpg
    山上建筑娲皇宫为代表性建筑,由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等古建组成。娲皇阁座东面西,共分四层,歇山琉璃剪边顶建筑,一层为拜殿,二、三、四层分别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梳妆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 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钟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一高 1 米多、口径 1 米的八卦铁钟悬挂其中。鼓楼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共分三层,总高 15 米,是通向娲皇阁的重门,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楼内置直径为 0.68 米的大鼓。皮疡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

W020110902568425189490.jpg
    眼光洞、蚕姑洞和拜殿三处石窟均凿于北齐,蚕姑洞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 550 — 559 年),面阔 2.6 米,进深 2.35 米,高 4 米,面积 6.11 平方米。内雕蚕姑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的结尾部分。眼光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面阔 2.6 米,进深 2.35 米,高 4 米,面积 6.11 平方米。内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内刻佛经《十地经》。拜殿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一处石窟。
   
    凿壁古碑位于山上牌坊外右侧山崖上,刻于北齐天保年间,通高 4.33 米,宽 1.33 米,依山镌刻,龟座、蛇身、龙头。


  娲皇宫的“女娲祭典”活动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民协将涉县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以来,涉县举办了三届女娲文化节和三次公祭女娲大典。2005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W02011090256842522134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