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现就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大众点评辅导班招生(http://www.dianping.com/search/category/1/75/g2876)网给大家讲解: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动静分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教师要做一名好的导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好的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就好像一个导演在拍摄现场的解说一样,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创设情境,在课堂中体味人文精神。 “情景教学”是一种十分美丽而又特殊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感动,产生共鸣。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尽快进入问题的情境的角色之中,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趣味。同时,“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的“崇尚”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时尚”,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拥有心灵的自由。融数学文学、美学、哲学于一体。事实上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影响下,情景教学,人文渗透已经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程序。但,凡事需要把握好度,要自然而享受,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煞费苦心去创设情境,有些内容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亦会得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样,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和水到渠成的展示。过分依赖于此,难免会掩盖数学原本的光彩和生色。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该有其评价标准;而作为艺术,却贵在创新。但凡如此,数学课堂教学绝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而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应该将广阔自由纯真的空间还给学生,将理性自然的真面目还给数学。 以上内容由大众点评辅导班招生(http://www.dianping.com/search/category/1/75/g2876)网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