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5 18:12
开会的地点在河南荥阳故史称“荥阳大会”。
这是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议一次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会议。
参与会议者包括所有你曾经听说过或者你从未听说过或者从未存在过的著名头领。用史书上的说法是“十三家”和“七十二营”。
家和营都是数量单位但具体有多少人实在不好讲。某些家如高迎祥有六七万人某些营兴许是皮包公司只有几个人都很难讲但加起来不会少于二十五万人。
当然开会的人也多十三加上七十二就算每户只出个把代表也有近百人。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空前的大会人多的大会。
根据史料留下的会议记录会议是这样开始的曹汝才先说话讲述当前形势。
形势就别讲了虽说诸位头领文化都低还是比较明白事情的敌人都快打上来了还讲个屁?
有人随即插话提出意见一个字——逃。
此人认为敌人来势很猛最好是快跑早跑跑到山区保命。
在场的人大都赞成这个意见。
然后一人大喝而起:“怯懦诸辈!”
说话的人是张献忠。
张献忠陕西延安府人万历三十四年出生。
历史上张献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夸他的人实在不多骂他的人实在不少。
反映在他的个人简历上非常明显。
但凡这种大人物建功立业之后总会有人来整理其少年时期的材料而张献忠先生比较特殊他少年时期的材料似乎太多了点。
就成分而言有人说他家世代务农;有人说他家是从商的;也有人说他是世家后代;还有人说他是读书出身;最后有人说他给政府打工当过捕快。
鉴于说法很多传说很多我就不多说了简单讲下这几种说法的最后结果:
务农说:务农不成歉收去从军了。
从商说:从商不成亏本去从军了。
世家说:世家破落没钱去从军了。
读书说:读书没谱落第去当兵了。
打工说:没有前途气愤去当兵了。
史料太多说法太多但所有的史料都说他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无论是务农、读书、从商、世家、打工就算假设全都干过可以确定的是都没干好。
为什么没干好没人知道估计是运气差了点最后只能去从军。
从军在当时并非什么优秀职业武将都没地位何况苦大兵。
当兵无非是拿饷。可是当年当兵基本没有饷拿经常拖欠工资拖上好几个月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但奇怪的是张献忠不太艰苦。据史料记载他的小日子过得比较红火有吃有喝相当滋润。家里还很有点积蓄。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而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有计划外收入。
而更奇怪的是他还经常被人讹特别是邻居经常到他家借钱借了还不还他很气愤去找人要人家不给他没辙。
这是更为奇怪的一幕作为手上有武器的人还被人讹只能说明这些计划外收入都是合法外收入。
据说张献忠先生除了当兵之外还顺便干点零活打点散工具体包括强盗、打劫等等。
这种兼职行为应该是比较危险的常在河边走毕竟要湿鞋。张献忠同志终于被揭了他被关进监狱经过审判可能是平时兼职干得太多判了个死刑。
关键时刻一位总兵偶尔遇见了他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求了个情把他给放了。
应该说这位总兵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张献忠确实是个人才造反的人才。
据说平时在军队里张献忠先生打仗、兼职之余经常还些议论说几句名人名言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
而他最终走上造反道路是在崇祯三年(163o)那时王嘉胤造反路过他家乡张献忠就带了一帮人加入了队伍。
张献忠起义的过程是比较平和的没人逼他去修长城他似乎也没掉队至于爹妈死光毫无生路等情况跟他都没关系而且在此之前他还是吃皇粮的实在没法诉苦。
所以这个人造反的动机是比较值得怀疑的。
参加起义军后张献忠的表现还凑合跟着王嘉胤到处跑打仗比较勇猛打了一年投降了。
因为杨鹤来了大把大把给钱投降是个潮流张献忠紧跟时代潮流也投了降。
当然后来他花完钱后顺应潮流又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