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苏秦弟)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音聿)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音会)。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会,渔者得而并禽之。
[释义] 苏代用“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的故事作比喻,说服赵惠文王,停息了征伐燕国的一场战争。
[谓喻]“渔人之利”,比喻双方争持不下,使第三者坐享其利。《隋唐演义》第五十二回:“王世充残忍褊隘之人,刻刻在那里觊觎非望,以收渔人之利。”亦作“渔翁得利”、“渔翁之利”、“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五幕:“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