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史记·赵世家》:“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大王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因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必勿受也。’……赵豹出,王召平原君和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音篇)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释义]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韩国割让上党地区予秦。韩上党守将冯亭不想归顺秦国,而愿降赵,派使者向赵王游说。当时赵豹反对,赵胜贪图17座城邑,劝赵王授受冯亭的投降,于是引起了长平之战,赵军40万人被坑杀。司马迁说:平原君是混乱的战国时代的风流洒脱、很有才华的公子,可是却不识大体。
[谓喻]“不识大体”,谓不懂得有关大局的道理。亦作“不知大体”。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刘子振,蒲田人,颇富学业,而不知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