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书中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是真正通读过《西游记》原著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我就没有通读过。
《西游记》书中有不少的诗,有的我是看不大明白的,书中还有不少的生僻字,每当看到这里我便越过,直接看下边的文字,好在这也不影响了解故事的情节。其实我对《西游记》的熟识更多的还是通过观看电视连续剧,各套电视节目中时不时会播上几集,我如没事就会看看。只是我不喜欢看那些不忠于原著的《西游记》影视作品。我觉得瞎编的故事不及原著生动、感人,每当看到影视作品中故事情节发生了离奇的变化,心里就会产生一些厌恶。
《西游记》看得多了,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书中魔头不少是大有来头的,这些妖怪即便是被擒,也不会有生命之忧。比如碗子山波月洞中的黄袍怪,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乌鸡国中假国王,金皘山中的独角兕大王等等。其中不乏天宫的星宿,老君的仙童,菩萨的坐骑。这些手眼通天的人物,均因为天宫、仙山管束不严,私自下凡为祸人间,每每这些妖精事败被擒,孙悟空举棒要打时,定会有菩萨、老君、仙官等人阻扰,妖怪得到其主子的庇护,因此保全其性命。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唐生取经历经艰辛,一路上与各路妖怪以性命相搏,确实打杀了不少妖精,打死小妖不算数,打死的各洞魔头也不少,如白骨精,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蝎子精,红磷大蟒等等。不过这些妖怪与仙界一般是没有什么瓜葛的,他们身上的些许法力是自学的。一来法力有限,二来无上界佛祖保佑,故而不得善终。
我觉得《西游记》精彩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前边的一些章节,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空,将孙悟空的聪明、机智的品质,神勇、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看着不禁就着了迷。小时候往往在一个人走着路时,心却想着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想到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会不自觉地边走边舞动起手脚来。
记得我在第一次看西游记时,看到后来就不会那么兴奋了,原因就是后来孙悟空在保唐生取经的路上处处受气。更让人不痛快的是,孙悟空的本事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遇到的妖怪不是战成平手,就是逃走求救兵,最糟糕的尽然会被妖精所擒,看到这里让人憋气。
今日想来孙悟空与妖怪相争,战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唐生对佛教教义的偏执追求,动不动就用紧箍咒约束孙悟空。再就是那些妖精个个不凡,不是有什么独门绝技,就是有什么制胜法宝,而孙悟空的本领却没什么长进。此消彼长,孙悟空焉能不落下风?但是吴承恩为何要这般写书,我一直不大明白。
多年后我查阅西游记作者的生平,方知吴承恩自幼明慧、聪明过人。吴承恩50岁补上贡生,51岁在河南新野做知县,不知何故53岁又以卖画为生,56岁到浙江长兴做县丞,58岁受人诬告,他看破官场,拂袖而去。吴承恩虽两度为官,却一生清贫,晚年闭门著书。
吴承恩一生坎坷,历经人生冷暖,必定深知世上许多不平,即便是神仙也不会诸事遂心。才华出众的他,晚年潜心著书,能将人生感悟化作神奇,写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万世不朽的《西游记》应在情理之中了。
徐东
2017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