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惊蛰

【原文】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注释】

1、《夏小正》,中国现存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隋书·经籍志》在《大戴礼记》之外,另有《夏小正》一卷,可知当时已有《夏小正》的单行本流传。《夏小正》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其星象包括昏中星,旦中星,晨见、夕伏的恒星,北斗的斗柄指向,河汉(银河)的位置以及太阳在星空中所处的位置等等,例如“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现在流传下来的《夏小正》,内容已有部分残缺和错乱,而且《夏小正》的正文与后来注释的传文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所以也有称为《夏小正传》的。据分析,正文只有400 余字。关于《夏小正》是否夏代的书的问题,众说纷纭,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已有此书,当无疑义。书中有取自更早时代的资料,也是可以肯定的。

2、震,八卦之一,雷之象。《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

4、仓庚,鸧鹒。在中国常见的黑枕黄鹂。

5、鸠,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这里的“鹰化为鸠”应该是指爽鸠和鸤鸠。

6、鴽,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

【小结】

这里讲了惊蛰的三种物候,“桃始华”,“仓庚鸣”和“鹰化为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