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泰山屹立于华夏东方,雄踞齐鲁大地。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当年孟子发出感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泰山因其高大雄伟而被国人推崇,人们尊崇泰山、登山揽胜的习俗至少也有2500年了。大概也是从那时起泰山就不仅是无限风光的自然景观,也是荟萃中华文明的人文景观了。

我与爱人一九九一年五一前夕,随团前往泰山游览。当我们在傍晚抵达泰安时,天空阴沉、细雨蒙蒙,四下里一片混沌,连泰山在什么方向都看不清楚,同行的人尽管没人说什么,可是大家的心里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看起来按照行程的安排,明天不得不在雨中攀登泰山了,至于梦想中的泰山日出怕更是希望渺茫了。

人们按照旅游组织者的安排,被告知晚饭后年轻人便可以冒着小雨登山,年长者可以在旅舍稍事休息,待夜里通知乘车直达中天门,之后再徒步攀登泰山。我和爱人商量,为了减少雨中登山的不便,报名参加了第二套登山方案的小组。我还专门买了一条手杖以备登山之用,并在心里默默祈祷:“老天保佑,快点让雨停下来,保佑我们明天在山顶看见日出。”

夜里约12点,我们被叫醒乘车,天空黑沉沉,淅沥沥下着小雨,我们很无奈只得接受大自然的安排。上山的公路虽不算宽,但是路面平整,并且几乎没有对面来车,很快我们就到达中天门了。

我们下车后,雨也基本停了,除了天色较黑外,其他情况都比预想的要好,我心想这是个好兆头,说不定我们还能看到日出呢。为了减轻我爱人的负担,我将挂包、水壶,相机全部挎在身上,拄着手杖就开始爬山了。夜间登山的好处,气温凉爽,身上不易出汗。不知道什么时候,夜空中云彩散尽,尽管月光微弱,但是我们走了一段夜路后眼睛也就比较适应了,能够看清楚眼前的路面。只是可惜无缘观察周边的山林景色,在夜色里仅能朦朦胧胧地看出大山的身形轮廓。

走了约莫一个半小时,脚下是条石铺成宽约两米多的石阶山路,我觉得有些累了,停下喝了口水,我爱人接过水壶喝了几口就将水壶挎在自己身上了。我本想把水壶要过来,但是她不肯只管自己往前走了。我也不得不继续前进。只是走的慢了一些。走一会就停下脚来抬头看看远方山脊,总觉得还是那么高、那么远。这时有些挑夫从后面撵了上来并超过了我。我注意到挑夫们的身上挑着沉重的担子,担子中装着成箱的食品或饮料等。他们步伐沉重,频率较慢,但是速度均匀,似乎是不知疲倦。当前方的山路上无人时,他们会走之字形的路线,以求降低山路的坡度。

我爱人在前面走走停停,不断地催我快点,但是我确实快不了了,多年的办公室工作,使我的身体胖了,体力也下降了。终于我无奈地对我爱人说:“咱们到前面的平台歇歇吧。”当我坚持着走上了一块平台上。发现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一位挑夫在休息。我就边喝水边向着挑夫走了过去,在路旁找块石头坐下。

我问挑夫:“老乡,这段山路是什么地方啊?”

挑夫低着头答道:“十八盘。”

我又问:“你能讲讲十八盘的来历吗?”

挑夫说:“这里边有一个传说。”

我掏出一颗烟递给挑夫说:“来,抽颗烟。老乡你能给我讲讲这个传说吗?”

挑夫接过烟去点着说:“传说泰山神主叫做碧霞元君,他保佑泰山周围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四方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泰山神的恩典, 百姓进山朝供烧香终年不断,可古时候南天门下只有一条很难走的小道,中间又有一个石桥,遇到山洪暴发,想上山那就难了。碧霞元君看到非常着急,就让他的手下王灵官去开一条新山道,王灵官手持火雷金鞭来到南天门下,单臂一挥,金鞭一甩,只听“咔嚓——轰隆”石崩山裂,这么大的一座山峰立时出现了一条丈把宽的山谷,被打碎的山石块头大如磨盘,白花花的滚落到四处,填满了山谷,依然阻碍着山路的通行。这些石头若用人抬肩扛,还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能搬净。碧霞元君奏请玉皇大帝派兵援助清理山谷中巨石,玉皇大帝当即派了三条巨龙,来到泰山,没半天功夫,就把满山的石头都运到了山后。至今,泰山背后一条叫石坞子的山沟里,还摆着满满一山谷白花花的大石头呢!巨石被搬走后,山下百姓出工不到两个月,十八盘就修成了。为了感谢三条龙助修山路的功绩,老百姓就把南天门东的一座山峰叫飞龙岩,并在南天门上修起一座“三龙殿”,这就是十八盘的来历。”

我俩听完了挑夫的故事,起身向挑夫道谢就继续登山了,我爱人见我走路吃力,就将背包水壶都要了过去,让我空手上山。我俩又走了一大段路,眼看着天空渐渐放亮了,可是我的两条腿就像是灌了铅似的,怎么也走不快。我对我爱人说:“你别管我了,你自己先走,若是等着我,怕是咱俩谁也看不见日出了。你先走,我随后就到了。”

我爱人走后,我心想我俩至少能有一个人可以看见日出了。抬头望去据南天门也就不到200米,我再做最后的努力,争取在早点登上山顶看到日出。于是我尽力借助手杖不停地前进。

我终于攀上峰顶,此时玉皇顶东边的远方是一片茫茫云海,云海之下大小山峰全部被遮掩,天空与云海相连之处泛着一层薄薄的、淡淡的红色云层,在观日峰旁的一片空地上早已聚集了数百游客,附近的山峰高处已经挤满了面向东方的人群。我连忙高声呼喊我爱人,找到了她后,我心想如果挤到人群中根本就无法拍照,于是就拉着我爱人离开人群,在人群之后10多米外,选择地势稍高的地点,掏出相机,面向东方,让我爱人摆好姿势,准备拍照。我们刚准备就绪,就听见前方有人喊道:“太阳出来了!”接着前方的人群、附近的山峰高处的人群躁动起来,欢呼声此起彼伏。我和我爱人在人群之外不受干扰地、从容地拍下了日出照片,记载下这难忘的时刻。有人将泰山日出的奇特景观,填词采桑子赞之:

泰山观日出

登临绝顶东方白
混沌初分,
紫气氤氲,
翘首凝神怨乱云。

金丸腾跃云天赤,
喷薄红盆,
万象乾坤,
一览群峰景慑魂。



观完日出,我俩乘兴游览玉皇顶,有人介绍:“泰山峰顶名曰――玉皇顶,因为建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是何年何月建造早已无人知晓,目前的建筑是明成华年间重新修建的。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等。玉皇殿中供奉有玉皇大帝的铜像。神龛之上有匾,匾中题有′柴望遗风′。以此说明此处便是远古帝王燔火祭天的祭坛。”中国历来以史料详尽著称,这么一个宏伟的建筑居然没有文字记载,足见其年代久远。

在下山的路上,我们寻一避静之处,随便吃了一些随身携带的食物,继续下山。我爱人这时才觉得两腿乏力、酸痛,而我经过这一段的休息体力恢复了一些,于是我又将一切行囊重新跨上。下山时,最怕下台阶,每下一阶腿部的肌肉就会酸痛的一颤,即使走起平路来两腿也是发软无力、微微打颤。辛亏我有手杖支撑没有摔着。狼狈如此,就连泰山摩崖石刻也未能细致欣赏。只顾得随着大群游人踽踽于山路间。

下山的路旁,游客们不断有人停下休息,路上的行人越走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俩的前后左右已经没有别人了,于是我俩选一处路旁的树林,坐下休息。这是山谷中一片幽静的树林,它的面积虽不大,但是林木蓊郁,枝叶茂盛,时不时可以听见树上不知名小鸟的鸣声。坐在树旁石头之上,可以看见一旁山路的路面之上,树荫中斑驳的光影。林中树下的杂草丛生,地面或许是常年不见阳光,略显湿润,在林中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泥土的芳香。山路上无人行走,林中无人打扰,人的身心仿佛进入化外。渐渐感到:此处清净,此处无尘,人在其中,睁开眼睛可见满目苍翠,闭上眼睛可以修生养性。面对此情此景,使我似乎理解“小隐隐于山林”的妙处了。

经过这段的休息,体力基本恢复,腿部的肌肉的疼痛也轻了许多。我俩继续下山。快要下到山根时,眼前有一小片院落,大概是一套拐角的农户平房,房前庭院里有几张小方桌,桌旁各自摆着几个小板凳,像是一处做小买卖的。院中无人,农户的平房张开着黑洞洞的门,我向门内喊道:“有人吗?”门内闪出一位中年男子。我又问道:“老乡,这里是卖什么的?”

男子答道:“只卖茶水。”

我说:“好,就来上一壶茶水!”说罢,就招呼我爱人坐下了。

男子麻利的转回屋去,端来一壶茶和两个茶杯。我问:“老乡这里是什么地方?”

男子放下茶具为我们倒上茶水,在我对面坐下后侃侃而谈:“这里叫做回马岭,古书记载唐玄宗封禅泰山时骑马登临此地,因为前方山路陡峭,马不能行,唐玄宗就在这里下马,改乘轿子上山。从此这里便被称为回马岭了。”我听完男子的讲述,呵呵地笑了起来,对那男子说:“泰山的掌故,可以说是俯首即是。”

告别茶坊中的男子,我俩顺着山路返回。此处山路已经平缓了许多,不久我俩就回到住处。

再回首望泰山,晴空之下的泰山被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古朴自然、巍峨壮丽。泰山一日,来去匆匆,我在心中默默念道:“泰山,我们即将离去!但是你那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日出,幽静的山林,都将融入我的脑海。化作永久的记忆。再见了,泰山!”

徐东

2016年12月2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默认分卷

从华夏民族的发展与迁徙说起

从电话说起,谈老百姓的梦想成真

从点火方式的变迁,看我们生活的发展和提高

美国大使馆面签的经历

六十年来我坐火车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学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无愧人生,又愉悦人生

在充满激情的少年时期,我们也曾经在烈日下劳作

年轻时结下的战友情谊,今日回想起来依旧温馨

部队领导认为打胜仗是家乡子弟兵厉害,且听毛主席怎样说

好心的列车员,你当年对我的帮助让我至今难忘

探南岳之文化,观衡山之自然,回忆游衡山

世外的桃源—记杭州西湖畔清雅别致的小山

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天山果子沟

蔡英文当局的“好日子”,你看了能不替她揪心吗?

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三峡莲沱——我去过的大山

我爬过的大山,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青华山

电视剧《风筝》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世流传

对电视剧《风筝》的两点不解

武统之日台湾人如何求生?

说说中印边境反击战

看《西游记》的感悟

修鞋的经历

新兵连生活点滴

一次出车任务

赛里木湖赞

修相机

我的第一次销售经历

戈壁奇观

等待救援

海上生明月

我所认识的一位老红军

从沣峪口到游泳池

怀念战友

新疆伊犁的小姑娘

下馆子的经历

大哥邀我去钓鱼

途中的午餐

一个东北军老兵

当年的那拉提

泰山游记

人生驿站

张家界掠影

我对孩子童年的记忆

我的记忆——潇潇小时候的故事

浅谈人的忧患意识

访刘广营主席像纪念广场

磁县天子冢

母亲

涉县娲皇宫

紫山与赵奢

七律 建军九十年纪念

满江红 盼重逢

怀仁县城见闻

游晋祠

怀仁县城见闻

七律怀念毛主席

凉城战友聚会散记

夏日天空的记忆

七律 国庆吟

满江红 科技强军赞

听时事评论的往事

入住旧金山华人家庭旅舍的经历

在美国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车

对美国公路交通的观察之二——公路

对美国公路交通的观察之三——交通管理

在美国有的人很友好,有的人很热情,但是也有例外

我所知道的医患矛盾原因,大家是否认同

只要你努力的工作,人们就会感激你,向你道声辛苦了

重游军事博物馆

人的生老病死及其其他

窗外浮云带来的遐想

山东荣成天鹅湖的前世今生

我心中的愿望——观海上日出

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糊涂人又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记忆中的哈军工和文庙幼儿园

我在湖北当兵第一年的生活片段(一)

我在湖北当兵第一年的生活片段(二)

几十年来中国的进步,人们若有心,必定会有感

锄奸,桃园集—刘庄遇袭(1)

锄奸,桃园集—脱险(2)

锄奸,桃园集—战士归队(3)

锄奸,桃园集—接受审查(4)

锄奸,桃园集—黄德贵的汇报(5)

锄奸,桃园集—重要情报(6)

锄奸,桃园集—诱敌(7)

野生动物生死相搏的小故事,四则

秦岭山中打野猪

雪天逮野兔

在我的记忆里,1969年珍宝岛事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片段

奸臣王莽升迁记

乱臣王莽篡国记

默认分卷

乱臣王莽篡国记

奸臣王莽升迁记

在我的记忆里,1969年珍宝岛事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片段

雪天逮野兔

秦岭山中打野猪

野生动物生死相搏的小故事,四则

锄奸,桃园集—诱敌(7)

锄奸,桃园集—重要情报(6)

锄奸,桃园集—黄德贵的汇报(5)

锄奸,桃园集—接受审查(4)

锄奸,桃园集—战士归队(3)

锄奸,桃园集—脱险(2)

锄奸,桃园集—刘庄遇袭(1)

几十年来中国的进步,人们若有心,必定会有感

我在湖北当兵第一年的生活片段(二)

我在湖北当兵第一年的生活片段(一)

我记忆中的哈军工和文庙幼儿园

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糊涂人又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心中的愿望——观海上日出

山东荣成天鹅湖的前世今生

窗外浮云带来的遐想

人的生老病死及其其他

重游军事博物馆

只要你努力的工作,人们就会感激你,向你道声辛苦了

我所知道的医患矛盾原因,大家是否认同

在美国有的人很友好,有的人很热情,但是也有例外

对美国公路交通的观察之三——交通管理

对美国公路交通的观察之二——公路

在美国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车

入住旧金山华人家庭旅舍的经历

听时事评论的往事

满江红 科技强军赞

七律 国庆吟

夏日天空的记忆

凉城战友聚会散记

七律怀念毛主席

怀仁县城见闻

游晋祠

怀仁县城见闻

满江红 盼重逢

七律 建军九十年纪念

紫山与赵奢

涉县娲皇宫

母亲

磁县天子冢

访刘广营主席像纪念广场

浅谈人的忧患意识

我的记忆——潇潇小时候的故事

我对孩子童年的记忆

张家界掠影

人生驿站

泰山游记

当年的那拉提

一个东北军老兵

途中的午餐

大哥邀我去钓鱼

下馆子的经历

新疆伊犁的小姑娘

怀念战友

从沣峪口到游泳池

我所认识的一位老红军

海上生明月

等待救援

戈壁奇观

我的第一次销售经历

修相机

赛里木湖赞

一次出车任务

新兵连生活点滴

修鞋的经历

看《西游记》的感悟

说说中印边境反击战

武统之日台湾人如何求生?

对电视剧《风筝》的两点不解

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世流传

电视剧《风筝》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爬过的大山,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青华山

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三峡莲沱——我去过的大山

蔡英文当局的“好日子”,你看了能不替她揪心吗?

或许你也向往,或许是你的家乡,天山果子沟

世外的桃源—记杭州西湖畔清雅别致的小山

探南岳之文化,观衡山之自然,回忆游衡山

好心的列车员,你当年对我的帮助让我至今难忘

部队领导认为打胜仗是家乡子弟兵厉害,且听毛主席怎样说

年轻时结下的战友情谊,今日回想起来依旧温馨

在充满激情的少年时期,我们也曾经在烈日下劳作

学林巧稚做人做事的善心,既无愧人生,又愉悦人生

六十年来我坐火车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美国大使馆面签的经历

从点火方式的变迁,看我们生活的发展和提高

从电话说起,谈老百姓的梦想成真

从华夏民族的发展与迁徙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