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美好时光

安妮和吉米匆匆走过前院的一扇大门,来到一间灯光幽暗的大厅。有个人坐在屋子的那头,忙着在写笔记。看到他们开心地叫起来:“乖,过来一点,过来一点,让我看看你们。”

他的声音和瘦小的身材活像一只蟋蟀,一只不折不扣快活的英格兰蟋蟀。

他不停地翻本子,直到空白的一页才停手。

“你们是莎莉文姐弟,对吗?”

安妮和吉米点头,背后传来马车夫老丁的脚步声,他们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此时人生地疏、无依无靠,片刻前才见面的老丁仿佛是他们的百年知己。

“老丁,来得正好。”那人在桌子后面兴高彩烈地招呼,“你们见过老丁了吧!”

安妮和吉米再度点头。

“我叫郭兰杰。先让我提出几个问题,再安排你们的房间和床位。”

郭兰杰端详了安妮一会儿然后拿起笔。

“先从你开始。你叫安妮。莎莉文,对吗?”

“是的。”安妮回答。

那人写了一阵,又问:“你多大岁数?”

郭兰杰等了半天,没有回答,屋里一片寂静。“几岁?”还是同样的问题。

“你多大了?生日是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生的?”

安妮回答:“7 月4 日。”

安妮脸不红心不惊地撒着自己编织的谎言。7 月4 日是美国开国纪念日,是一个象征幸福快乐,充满希望的佳节。这一天总是洋溢着兴奋,爆竹烟火劈啪庆祝,小孩娇嫩地欢笑,嘴里冰淇淋缓缓融化,沁出浓郁的甜香……她根本不知自己生辰何时。假设7 月4 日沾个光又何妨?

郭兰杰记下。

“哪一年的7 月4 日?安妮,你到底几岁?8 岁、9 岁、10岁?”她应该知道自己几岁的。这一次回答没有顺口溜出。

“快10岁了吗?”郭兰杰自言自语,“就是大小姐了!老丁,你说呢?”

老丁摇摇头看着怀表。

“我想8 岁吧!”这些对答都—一记载到那个大本子上。

郭兰杰猜错了。依她的年龄,安妮显得又瘦又小,其实再过两个月,4 月14日,她将满10岁。

“好,你的资料齐全了。我们问完小弟弟的几个问题就一切完备了。”

郭兰杰转向老丁,感慨万分地说道:“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到德士堡来,真叫人心疼。这儿除了收容的那些弃婴,他们两个年纪是最小的,真可怜!”

郭兰杰最后看了看记载安妮和吉米的那一页。名字、籍贯、出生年月日。“该写的都写了。信不信,除了命运,谁又能安排这两个小孩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呢?”

他心中默默地想。

这一切都缘于安妮未出生以前。她的父母是爱尔兰人,那年头,爱尔兰闹饥荒,有20多年五谷不收,遍地荒芜。贫困的小佃农家只好把家里东西一样一样地卖掉。

卖田、卖地,卖到最后无立锥之地,穷得三餐不继,饥寒交迫。他们只剩下两条路:留下来等着饿死,或远离故乡,飘泊异地另谋生路。

1860年,逃荒者像澎湃的海浪般涌进美洲新大陆。年初,莎莉文家族的托马斯和爱丽丝夫妇逃离故乡爱尔兰,移民到新大陆。托马斯务农,他带着妻子到马萨诸塞州的小农村——食禄岗落脚。他听说此地工作机会较多,容易糊口,并且很快在附近农庄找到了打短工的工作。开始时莎莉文夫妇还感到孤单寂寞,不久后,爱尔兰人一批接一批,陆陆续续移民到该地。他们觉得此地虽然不是故乡爱尔兰,日于却比故乡好过得多。

1866年4 月14日,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牧师给小孩子洗礼时问给婴儿取什么名字时,爱丽丝虚弱地微笑低语:“简。”“简”是受洗名,但从一开始大家都喊她“安妮”。

莎莉文一家幸福快乐,虽然他们还是很穷,没有多余的钱储蓄,但已不再挨饿了。

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安妮开始学语,托马斯便天天讲故事给她听。晚饭后,他拉开椅子,把她抱到膝上,说:“今天要听些什么故事?”

父亲讲的每个故事她都喜欢听,其中以《小红帽》为最。其他爱尔兰的神仙故事、民谣、诗歌……她也都很喜爱。

哄安妮上床睡觉前,托马斯常把安妮高高举在头上,荡秋千般地摇晃着;在屋内快步绕圈,逗得女儿咯咯欢笑。这个时候,他总会大声对着安妮说:“我的小安妮,我们莎莉文家多么幸运!我们有爱尔兰好运保佑,谁敢来欺负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一节 光明和声音

第二节 童年记忆

第三节 爱的摇篮

第四节 希望

第五节 再塑生命的人

第六节 亲近大自然

第七节 了解“爱”的含义

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

第九节 圣诞节

第十节 波士顿之行

第十一节 拥抱海洋

第十二节 山间秋季

第十三节 洁白的世界

第十四节 学会说话

第十五节 《霜王》事件

第十六节 世界博览会

第十七节 求学

第十八节 信心与希望

第十九节 剑桥女子学校

第二十节 冲破逆境

第二十一节 入学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三节 享受生活

第二十四节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二十五节 大学生活

第二十六节 遇见马克·吐温

第二十七节 不服输的人

第二十八节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第二十九节 怀念贝尔博士

第三十节 热烈的反战运动

第三十一节 拍摄电影

第三十二节 杂耍剧院的生涯

第三十三节 慈母去世

第三十四节 意外的喜悦

第三十五节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三十六节 背井离乡

第三十七节 美好时光

第三十八节 扫帚星

第三十九节 救济院

第四十节 我要上学

第四十一节 第二个机会

第四十二节 玷辱校誉

第四十三节 青春集锦

第四十四节 无明世界

第四十五节 小暴君

第四十六节 早餐会战

第四十七节 单独训练

第四十八节 水……水……水……

第四十九节 文字三昧

第五十节 生活体验

第五十一节 柏金斯盲入学校

第五十二节 年华似水

第五十三节 第一天

第五十四节 第二天

第五十五节 第三天

后记

第一卷

后记

第五十五节 第三天

第五十四节 第二天

第五十三节 第一天

第五十二节 年华似水

第五十一节 柏金斯盲入学校

第五十节 生活体验

第四十九节 文字三昧

第四十八节 水……水……水……

第四十七节 单独训练

第四十六节 早餐会战

第四十五节 小暴君

第四十四节 无明世界

第四十三节 青春集锦

第四十二节 玷辱校誉

第四十一节 第二个机会

第四十节 我要上学

第三十九节 救济院

第三十八节 扫帚星

第三十七节 美好时光

第三十六节 背井离乡

第三十五节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三十四节 意外的喜悦

第三十三节 慈母去世

第三十二节 杂耍剧院的生涯

第三十一节 拍摄电影

第三十节 热烈的反战运动

第二十九节 怀念贝尔博士

第二十八节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第二十七节 不服输的人

第二十六节 遇见马克·吐温

第二十五节 大学生活

第二十四节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二十三节 享受生活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一节 入学

第二十节 冲破逆境

第十九节 剑桥女子学校

第十八节 信心与希望

第十七节 求学

第十六节 世界博览会

第十五节 《霜王》事件

第十四节 学会说话

第十三节 洁白的世界

第十二节 山间秋季

第十一节 拥抱海洋

第十节 波士顿之行

第九节 圣诞节

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

第七节 了解“爱”的含义

第六节 亲近大自然

第五节 再塑生命的人

第四节 希望

第三节 爱的摇篮

第二节 童年记忆

第一节 光明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