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遇见马克·吐温

早在1894年,我还不懂事时,就听过吐温先生的大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我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他教给我人情的温暖、生命的可贵。除了贝尔先生与莎莉文老师以外,我最敬爱的就是吐温先生了。

我第一次见到吐温先生,是在纽约的劳伦斯。荷登先生家里,当时我只有14岁。

当我跟他握手时就有一种直觉:“啊!这就是能够给我帮助的人。”那天,他的风趣谈吐使我觉得十分开心。之后,我又分别在荷登先生与洛奇先生家中与吐温先生见过几次面。遇有重大的事情,我们就互相通信。

吐温先生是一个感觉敏锐的人,很能体会残障者的心情,他时常为我讲述一些感人的小故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冒险故事,让我看到人生光明的一面,借以鼓励我。

有一天晚上,吐温先生在荷登先生的书房里对着许多名流演说,听众有包括日后的威尔逊总统。他演说的内容是有关菲律宾的现状,他说:“大约600 名菲律宾妇孺躲在某座死火山的火山口中,而范史东上校竟把他们悉数围杀了。几天后,这位上校竟又命令部下假扮敌军,逮捕了菲律宾的爱国志士阿基纳多等许多人。”吐温先生义愤填膺地痛责这位嗜杀的残酷军官,并且很感慨地表示:“如果不是我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真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种毫无人性的人。”

无论是政治事件或战争,也不管是菲律宾人、巴拿马人或任何落后地区的土著民族,吐温先生反对一切不人道的事情。他不甘于缄默,一定会大声地抨击,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他不齿那些自我吹嘘的人,也看不起没有道德勇气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人不但要知道何为是、何为非,而且要毫不畏惧地指责那些伪善者的恶行。因此,他常常毫不留情地向恶势力挑战。

吐温先生一向很关心我,事无巨细,只要与我有关,他必然十分热心。而且,所有认识我们的人当中,他是最推崇莎莉文老师的,因此,他一直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吐温先生与夫人情深意切,不幸夫人比他早逝,为此,他哀伤不已,顿觉生活中少了许多东西。他常对人说:“每当来拜访我的客人离去之后,我总是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火炉前,备感孤独寂寞的难耐滋味。”

在夫人去世后第二年的一次谈话中,他提到:“去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悲伤的一年,如果不是因为我有许多工作可以打发时间,几乎要活不下去了!”此后,他也常为了没有更多的工作而觉得遗憾。

还有一次,我安慰他说:“请不要想那么多,全世界的人都尊敬您,您必会名留青史的。萧伯纳把您的作品与伏尔泰的文章相提并论,而评论家吉卜林也把您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呢!”

听了我的话,吐温先生回答道:“你不必说这些话来安慰我,海伦,你知道吗?

我所做的一切事情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引人们发笑,因为他们的笑声令我感到愉快。“

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位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不仅如此,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美国人,因为他具有美国先民开疆拓土的精神,他崇尚自由、平等,个性豪迈爽朗,不拘小节,而且十分幽默。

总之,他具有开国时代美国人的一切优点。他在看过我所写的《我所居住的世界》一书后不久,写了一封令我们又惊又喜的短信,信上写道:“请你们3 位马上到我舍下来,与我一起围坐炉前,生活几天如何?”

于是,我们一行3 人十分高兴地整装出发了。到达当地火车站时,马克。吐温先生派来接我们的马车早已等在那儿了。时值2 月,远近的大小山丘都覆盖着一层白雪,沿途的树枝上挂满了参差的冰柱,松林里吹来的风带着淡淡的清香。马车缓缓地行进在曲折的山路上。

马车好不容易爬上一段坡路,眼前出现了一幢白色的建筑物,接我们的人告诉说,吐温先生正站在阳台上等着我们呢。马车终于进入了巨大的石门,他们又告诉我:“啊!吐温先生在向我们招手呢!”然后又接着说:“吐温先生身着雪白的服装,银白的头发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浪花拍打着岩石时激起的白色泡沫,充满了活力。”

我们很舒服地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室内飘着清爽的松香。我们喝着热腾腾的红茶,吃着涂了奶油的吐司,感到无比的舒适。吐温先生对我说,这种吐司如果再涂上些草毒酱就会更好吃。

休息过后,吐温先生主动地表示,大凡一般访客都喜欢参观主人的居处环境,相信我们也不例外,所以提议带我们到宅内各处去走走。

在主卧室旁边,有一条走廊状的阳台,阳光可以直射进来,是主人经常喜欢流连之处,那里有许多美丽的盆栽花草,野趣盎然。通过走廊,就是饭厅,然后又是另一个卧室。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间有桌球的娱乐室,据说这是吐温先生最常逗留的地方。吐温先生领我们走近球台,他亲切地对我表示要教我玩球,我听了就直觉地问道:“打桌球必须用眼力,我恐怕没有办法玩。”

他很快又说:“说得也是,不过如果像洛奇先生或荷马先生这样的高手的话,闭上眼睛也照样可以玩得很好。”

接着,我们往楼上走,参观主人的卧室,欣赏美丽花样、古色古香的床铺。

太阳即将西沉时,我们就在大落地窗前眺望外面的景色。

“海伦,你不妨想像一下,我们站在这儿可以看到些什么景象。我们所在的这个丘陵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远处是一大片辽阔的松林,左右两侧是连绵不绝的大小山丘,其上有断断续续的石垣,头顶是微带灰暗的天空。整个景象给人的感受是自由的,因为它相当原始,令你觉得无拘无束。你闻闻看,那阵阵的松香是不是妙透了?”

我们的卧房邻着吐温先生,室内的壁炉上摆着一对烛台,烛台旁是一张卡片,整齐地列出房间内贵重物品的放置地点。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原来此处曾遭小偷光临,吐温先生为了免于在三更半夜再受干扰,干脆明白地指出放置地点,想偷的人就自己去拿吧!这种作法很合乎吐温先生的幽默个性。

用餐时,客人们惟一的任务就是安心吃饭,而主人则担任娱乐宾客的角色。我们常感到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后,不向主人道谢会于心不安。可是吐温先生的想法不同于一般人,他惟恐客人们在用膳时气氛太沉闷,因此常说些笑话来逗乐大家,他在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每句话都那么生动有趣。

他甚至常站起身来四处走动,一会儿在餐桌这头,一会儿到餐厅那头。有时一面说着故事,一面走到我身后,问我最喜欢什么。心血来潮时,就随手摘朵小花,让我猜猜是什么花,如果我正好猜中,他就高兴得又笑又叫,像个孩子。

为了测验我的警觉性,吐温先生会忽然偷偷地潜到另一个房间,弹奏风琴,并观察我,看看我对琴声所引起的振动是否有反应。后来莎莉文老师对我说,吐温先生一面弹琴,一面观察我的样子非常有趣。

吐温先生家的地板铺的是磁砖,因此一般的声音我不太有感觉,可是音乐的振动会沿着桌子传给我,因此我有时会很快就察觉,这时,吐温先生会比我更兴奋。

晚饭之后,我们就坐在壁炉前聊天,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天早上约10点钟左右会有仆人来叫醒我。起床之后,就去向吐温先生道早安。这时他多半穿着漂亮的晨裤,半靠在枕头上,口述文章,而由秘书速记下来。某天,他一看到我进房,就对我说:“今天午饭之后,我们一块儿出去散步,看看这附近的田园风光好吗?”

那天的散步非常愉快。吐温先生穿着毛皮厚外套,戴着皮帽,他亲切地牵着我的手,一面在曲折的小路上走着,一面向我讲沿途的景色。根据吐温先生的描述,我知道我们在一条介于岩壁与小河的小径上,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饱览了小溪与牧场的风光后,我们来到爬满藤蔓植物的石垣前,细数石头上残留的岁月痕迹。

走了一段不算短的山路,吐温先生感到有些疲倦了,决定由梅西先生先行回去叫马车来接我们。梅西先生走了之后,吐温先生、莎莉文老师与我三个人打算走到山腰上的大路上去等马车。

可是从我们所在的地方到山腰的大路仍有一段距离,其间要经过一段满是荆棘的窄路,以及一条冰冷的小溪,最后是一片长满青苔的滑溜地面,好几次都差点摔跤。

“从草丛穿过去的路越来越小,你一直沿着它走,就会尾随松鼠爬到树上去。”

吐温先生虽然走得很疲累,仍然不失其幽默的本色,谈笑风生依旧。可是路确实越来越窄,后来几乎要侧身而行。我真的开始担心是否迷了路,然而吐温先生又安慰我说:“不必担心,这片荒野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是走进地球形成之前的混沌中。而且,我发誓大路就在我们视线可及的那一边。”

他说的不错,大路就在离我们不远处,问题是,我们与路之间横着一条小溪,而且溪水相当深。

“到底要怎样渡过这条小溪呢?”正当我们访惶无计时,梅西先生与马车夫的身影出现了。

“你们稍等一下,我们来接你们。”

梅西先生与马车夫立刻着手拆除附近的一道篱笆,搭成一座临时的小桥,我们得以顺利通过。

日后,我再没有经历过如此愉快的散步了。当时我曾一度为我们的冒险感到担心,继而一想,只要吐温先生在场,即使真的迷了路也很有趣。这一次散步就此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珍贵的回忆。

我们在吐温先生家盘桓数日,临走的前一夜,吐温先生朗诵《夏娃的日记》给我们听。我伸手轻触他的嘴唇,清楚地感受到他的音调犹如音乐般的悦耳感人,每个人都听得人神。当他念到夏娃去世,亚当站在墓前的那一幕时,大家都流下泪来。

欢乐的时光一向过得特别快,我们不得不整装回家了。吐温先生站在阳台上目送我们的马车远去,一直走了好远好远,还看到他在频频挥手,马车上的我们也频频回首,望着那幢在视线中逐渐变小的白色建筑,直至它在暮色苍茫中成为一个紫色的小点为止。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他?”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这样想,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最后一次的会面了。

吐温先生去世之后,我们曾再来过这所住宅,但已人事全非,那间有大壁炉的起居室内,已显出乏人整理的冷清零乱,只有楼梯旁的一盆天竺葵兀自开着花,似乎在怀想过去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一节 光明和声音

第二节 童年记忆

第三节 爱的摇篮

第四节 希望

第五节 再塑生命的人

第六节 亲近大自然

第七节 了解“爱”的含义

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

第九节 圣诞节

第十节 波士顿之行

第十一节 拥抱海洋

第十二节 山间秋季

第十三节 洁白的世界

第十四节 学会说话

第十五节 《霜王》事件

第十六节 世界博览会

第十七节 求学

第十八节 信心与希望

第十九节 剑桥女子学校

第二十节 冲破逆境

第二十一节 入学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三节 享受生活

第二十四节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二十五节 大学生活

第二十六节 遇见马克·吐温

第二十七节 不服输的人

第二十八节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第二十九节 怀念贝尔博士

第三十节 热烈的反战运动

第三十一节 拍摄电影

第三十二节 杂耍剧院的生涯

第三十三节 慈母去世

第三十四节 意外的喜悦

第三十五节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三十六节 背井离乡

第三十七节 美好时光

第三十八节 扫帚星

第三十九节 救济院

第四十节 我要上学

第四十一节 第二个机会

第四十二节 玷辱校誉

第四十三节 青春集锦

第四十四节 无明世界

第四十五节 小暴君

第四十六节 早餐会战

第四十七节 单独训练

第四十八节 水……水……水……

第四十九节 文字三昧

第五十节 生活体验

第五十一节 柏金斯盲入学校

第五十二节 年华似水

第五十三节 第一天

第五十四节 第二天

第五十五节 第三天

后记

第一卷

后记

第五十五节 第三天

第五十四节 第二天

第五十三节 第一天

第五十二节 年华似水

第五十一节 柏金斯盲入学校

第五十节 生活体验

第四十九节 文字三昧

第四十八节 水……水……水……

第四十七节 单独训练

第四十六节 早餐会战

第四十五节 小暴君

第四十四节 无明世界

第四十三节 青春集锦

第四十二节 玷辱校誉

第四十一节 第二个机会

第四十节 我要上学

第三十九节 救济院

第三十八节 扫帚星

第三十七节 美好时光

第三十六节 背井离乡

第三十五节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三十四节 意外的喜悦

第三十三节 慈母去世

第三十二节 杂耍剧院的生涯

第三十一节 拍摄电影

第三十节 热烈的反战运动

第二十九节 怀念贝尔博士

第二十八节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第二十七节 不服输的人

第二十六节 遇见马克·吐温

第二十五节 大学生活

第二十四节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二十三节 享受生活

第二十二节 思想的乌托邦

第二十一节 入学

第二十节 冲破逆境

第十九节 剑桥女子学校

第十八节 信心与希望

第十七节 求学

第十六节 世界博览会

第十五节 《霜王》事件

第十四节 学会说话

第十三节 洁白的世界

第十二节 山间秋季

第十一节 拥抱海洋

第十节 波士顿之行

第九节 圣诞节

第八节 喜悦和惊奇

第七节 了解“爱”的含义

第六节 亲近大自然

第五节 再塑生命的人

第四节 希望

第三节 爱的摇篮

第二节 童年记忆

第一节 光明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