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杂志》 第二章 追梦

1

  几年前我到遥远的东部经营一片葡萄园时,梅子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痴迷:凭一阵冲动就扔了窝,告别了这座热腾腾的城市,一头扎进了那片绿阴。她一直在等待我后悔的一天,等待我心回意转的归来。其实一切远没有那么简单,中年人的选择往往植根深长。我回到的是自己的出生地,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她大概从来没有想过:只有那里才埋藏了我们整个家族的隐秘。我时而吐露,时而欲言又止的那些往事、那些冤屈和悲伤、沾血带泪的故事,无不与那块土地紧紧地系在一起。它今生都会是我心头的一个硬结,硌我磨我,对我构成了不可解脱的致命的吸引。而这座城市对东部海角而言才是真正的异地远乡,它既陌生又遥远。我想对她说的是,这许多年来,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安静下来,我都能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摇动自己,它就来自海角,是那种绵绵不绝的吸引力。

  许多年过去,我终于被吸附过去,紧紧地匍匐在那片土地上。

  很早以前有个“命相大师”好好地研究过我的命运,他使用了一种“揣骨法”——细细地捏过了我的脚趾骨,然后断言:你长了一双流离失所的脚。我当时不屑,现在却深以为然。是啊,看来我的前半生一直在不停地走,因为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在烧灼我,使我不能在一个地方安心停留,最终还是要走,要找一个真正的归宿……我肩上的背囊越来越大,它从那所地质学院开始装入锤子罗盘仪之类,而后又是03所之后的简易帐篷以及野外勘察的全部家当。从此它就一直伴随了我,成为自己最亲近最不可分离的东西,好比蜗牛身上的那个螺壳。与少年时代的奔走不同的是,现在我已经成为一个长途旅行的专门家,一个集专业兴趣与特别癖好于一身的怪物。一个从十几岁就因为家庭磨难而不得不逃入大山里的人,后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也许是自然而然的。习性不改,双脚难收,这就是我对自己最恰切的解释。所以,当我在出生地那儿发现了一块稍稍能够安定下来的角落,那种巨大的惊喜也就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了。

  与梅子稍有不同的是,我的朋友往往把那个葡萄园当成了一块飞地,他们大概以为那是一处盛满了闲情逸致的什么世外桃源,压根儿没有想过那里也会有艰难的劳作,没有想过每一寸绿阴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在那里,我和朋友拐子四哥夫妇,还有一大帮朋友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他们既不去想,也没有倾听的兴趣。这是一种无法医治的城市病,是它的反射和投影:自己在一个地方饱受煎熬之后,就对另一块土地作了概念化的想象,并且愿意待在那样的幻觉里,进而将幻觉当成依据。再后来,他们内心里的嬉戏和颓唐还会化为辛辣的讥讽,抛向辛苦劳作的朋友。我有时候与他们在一起,内心里会泛起一种苦涩,一种愤愤不平。我真想让他们亲自去经受那些磨砺之后再来与我对话。他们有时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处境,恨不得把它说成地狱,而别处一定就是天堂,那里天上会掉馅饼,葡萄自动变成了美酒,海边、茅屋,再加上一片绿蓬蓬的植物,这一切即组合为无忧无虑的诗意田园。作出这种苍白可笑的想象的原因,就因为刺骨的海风下面他们没有干过翻土挖沟的苦活,炙人的大太阳底下也没有脱过几层皮,没有挨过也没有忧过,只是待在拥挤的城市空间里埋怨和想象。他们急于去另一个地方换一口空气,却忘记了天下之大,真的难寻免费的午餐。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有时这代价远比他们的想象还要沉重。所以有时一听到阳子的女朋友小涓冲着我高喊“什么时候去你那儿摘葡萄啊”,心里就有一种奇特的沮丧和悲伤。她该多听听自己男人伙同吕擎对我的嘲弄和讥讽,然后再好好体味一下我的心情。我被所谓的朋友误解、被不留情面甚至被残酷地出卖之后,再拿出小茅屋里仅有的一点私酿酒招待他们,不觉得心亏吗?他们自己时下如何倒不愿反省,枪口对外的那一会儿倒自以为机智聪灵、反应极快且心满意足。廉价的沾沾自喜。

  我承认,当我投入那片园林的时候,心灵上也会落下它的一道阴影。阳光下的什么事物没有阴影?人的视野再宽阔也会有自己的盲角!我在这样的时刻,当然渴望身边有几位诤友,他们能够直言不讳。而过多的冷嘲甚至阴郁的揣摸,有时让人无法承受。在我眼里,吕擎是难得的诤友,却常常失于过分的偏激;而阳子则还幼稚,他实在需要阅历,需要更多的判断力。一个再正直的人缺少阅历,有时也难免会歪曲和伤害朋友。

  他们两人在对待周边的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朋友时,那种有失公允就常常让我吃惊。比如上一次回城——那时我正因为葡萄园的前途不停地筹划,它至关重要,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园里园外许多人的命运。实话说这一切都因为吕擎和阳子的参与而变得急切了,他们两人最先得知了我的一些打算,就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给予了支持,这样、那样,一时满腹经纶。我从心里感谢他们,毫不犹豫地为此奔波起来,并一直认为从今以后这就是我们大家的事业。我认为自己为此所作出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在内心里有一种今生以来少有的充实与快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宏远的计划或设想,那就是办一份杂志——它要真正地脱离庸俗和不同凡响,有内在的硬度和心灵的自由,让一种强大的恒念从头至尾地贯穿下来——以目前的现实条件而言,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至为困难的。但困难却不等于一定要沉默或停息,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勇敢地尝试和坚持,这就是人的有幸和不幸。“这份杂志就办在葡萄园里。”最早不知是谁、是他们当中的哪一个或直接就由我自己,说出了这样的一句大话。大家兴奋起来。我们热血沸腾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知道这是一个梦想,美丽的梦想。为了让它变成现实,我愿意付出一切。最先讨论的当然是经济保障,是物质的支持。就眼下葡萄园的收益来看,我们似乎还不足以办成这件大事。于是几个人就商量:我们何必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葡萄卖给那个酒厂啊?如果我们自己能够造酒,有自己的一个酒厂,哪怕很小的一个厂子,那又是怎样的情形?这种未免狂妄的想法在旁人看来太不着边际,但对我们来说却未必如此。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的园子里有一张王牌:武早。这个人是我们葡萄园的挚友,是赫赫有名的东部葡萄酒城的酿造总工程师,这家伙差不多能点石成金。而且即便在当时,东部平原上的一些小型酒厂已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比如我们所在的镇子上,那个头儿叫大胡子精,这个人就搞过酒厂——难道我们就不可以试一试吗?

  一份杂志,一个酒厂,二者与葡萄园并存,这简直像一个神话。

  我们开始具体设想如何让这个神话变成现实。关于杂志,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但真的要干了,才发现有关创办的一些细节和途径却未必清楚。为了弄清它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从哪里入手,我们自然还要找一些人。其中一个叫雨子的是行当中人,他对我们十分重要,吕擎却极力阻止我们与这个人接触。起因仍然与万磊有关,开头还是因为他的一个画展。这个画展最后连梅子和吕擎的妻子吴敏都去了——她们通常与这种事是不搭界的。这显然是因为阳子强力推荐的结果。小涓后来告诉我由此引出的一段故事,让我觉得又可笑又吃惊:

  “吴敏看了画展很不平静,回来时手放在胸口那儿,像胃疼似的,说:‘我真的很感动……’吕擎开始没在意。后来那个领头搞画展的万磊就到吕擎家里来了。他是来找吴敏的。有时他还直接到吴敏的店里去。吕擎以前对阳子强调过:‘万磊这样的人绝对不能交往。’现在他又一次这样对老婆讲了,吴敏立刻说:‘谁跟他交往了?我不过是喜欢他的画。’我刚开始听了有些糊涂,后来才一点点明白:原来吕擎盯上的不是万磊,而是另一个:帮万磊操办画展的一家杂志的编辑,叫雨子。”

  就我所知,雨子这人口碑很好,而且阳子和吕擎也都认识他。不过我从来没见过他,只听说这个人在杂志和出版方面很有本事。阳子曾一个劲地赞扬雨子,说这个人多么和蔼,多么内向,而且有着过人的才华。吕擎说:“去他妈的,还不就是因为他给你印过几幅画吗?你这个人没有原则。”

  雨子大概受万磊的影响,也会画一点。就因为他们之间的友情或者因为绘画艺术本身的魅力,他竟然心甘情愿费尽周折,帮万磊一伙搞了这么个画展。画展的第二天就有人在报上攻击,把这个画家说得一无是处。

  事后很久吕擎才知道了一点内情:可能是万磊告诉了他,也可能是通过别的什么途径,反正吕擎知道了雨子对吴敏有点意思。画展那天,雨子跟在吴敏身后一幅一幅讲解,殷勤得很。后来雨子往吴敏店里打电话、写信,还捎过一两幅素描。吴敏刚开始没有告诉吕擎,是吕擎不经意中看到了:一幅幅小画下边签了雨子的名字。吕擎说:“这些狗屁画。”吴敏说:“我看它们画得蛮有才气。”吕擎说:“一股牛粪味儿。”

  我也很讨厌万磊那一伙,与他们没有多少来往。我觉得他们这些人奇怪念头太多,荒唐颓丧、装神弄鬼,有点莫名其妙。万磊的风声在这座城市的文化界闹得很大,不断传来一些滑稽可笑、花花绿绿的事儿。有一次我听人讲:在一次晚宴上万磊喝醉了,抽下裤带挥动着讲演起来,裤子当即就滑脱了;他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有一个漂亮姑娘擦身而过,他就会抹抹嘴巴大喊一句——那个姑娘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回头瞥他,他却没事人一样地继续往前走。我对吕擎说:“这个家伙很危险。”可吕擎不以为然:“这样疯疯张张的人反倒没有什么,最危险的还不是他这样的。”我问谁更危险?吕擎说:

  “雨子。”

  我看着他。

  “那家伙不哼不哈,才是最危险的家伙。”

  我对他阴郁的脸色、如临大敌的样子感到吃惊和好笑。他接上又说:

  “万磊这样的人我也不感兴趣。可雨子就不同了,那是绝对不能交往的家伙,是另一种人。你想一想,这样的人笑模笑样,讷于言敏于行,鬼心眼都装在肚子里,谁敢和这样的人交往!”

  我想对方的厌恶显然是因为吴敏造成的。不过这个人又恰恰对我们十分重要。

  接下去我们就很少议论雨子……

  2

  吕擎不坐班,每个星期的大半时间都待在他的小四合院里。阳子在我耳边咕咕哝哝:“吕擎啊,这一段不得了啊……”“怎么了?”“你不知道西边那栋厢房,那儿被他改了用场。”

  我记得那间厢房里有很多动植物标本——这家伙本来应该接他父亲的班做个好学者好翻译家,可他什么都干,就是不正经搞学问。他爱好广泛,常常看着别人做事眼热,曾一度对我放弃了地质所进一家杂志社痛心疾首。“你是个傻瓜。”他这样说。我想不出吕擎又有什么新招数。

  “他在里边吊了一个很大的沙袋,脱了上衣练武呢,每天狠揍那个沙袋好几百拳,好玩。”

  我那会儿惊讶地看着阳子。

  “吕擎说‘有文事必有武备’,他要练一身武功,说这样的年头,总有一天会用得着。”

  我去找吕擎,进门时他真的在练拳,赤着上身,汗淋淋地迎接了我。

  “嗬,正加紧操练呢。你练好了要揍谁呀?”

  “揍谁?这个年头欠揍的人可不少。我总有一天把这一拳打在那小子的脑壳上。”

  我想“那小子”可能就指雨子,却故意问:“要揍万磊吗?”

  吕擎搓搓眼睛:“揍他也行,那也不是个好东西。不过我有好多天没见他了。”

  “听人讲他要往澳大利亚跑……”

  吕擎毫不吃惊:“那也可能。这小子除了没有劫持飞机,什么坏事都干过。我可不能跟这样的人来往。”

  我知道自从万磊把雨子引进了他们家之后,吕擎对万磊一句好话也没有了。他顿了顿又说:“不割断男根,他就没有老实的时候。”

  我告诉吕擎,我很快就要回东部平原去了。我的意思是,走前,有些事情需要好好落实一下了。他半晌没有做声,后来才说:“走吧老兄,我也会走的。”

  “我还是放不下那片园子。本来以为梅子会跟我一起的——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最后她还是会跟我走……真没想到她会这么拗。我这些年的计划差不多让她给搅了一半。”

  吕擎很认真地看着我,听我讲。

  “我多么希望在葡萄园里安个家。可现在,从这儿到那里有几百公里,我跑来跑去实在太累了……”

  吕擎仰起脸,环顾着这个小院。厢房左边有一株老槐树,虽然长得矮小,可是我们都知道它是一株很老的树。这株槐树在他父亲健在时就是这副模样,简直没有一点变化。我知道这棵老槐树连带着非常凄惨的旧事——那个老翻译家就曾经被绑在上面,一群人把他打得鲜血淋漓……吕擎的目光一直盯住它说:

  “你能听我一句话吗?你千万不要放弃葡萄园,不要回来。我是指你可不要回来定居啊。”

  当然,感谢这种宝贵的叮嘱。可你知道吗?我一个人在那个海边茅屋里,大风天听着海浪声,噗噗的就像砸在枕头边上,一夜一夜不能合眼——我想城里的朋友,想这里的一切……

  “我们要快些办起一份杂志。这样我们大家在一起,就可以过上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好日子了。你现在就缺一份杂志。我们以前议论得太多了,可就是不能付诸行动。”

  我一声不吭。我又想起了雨子。

  “有了那份杂志,再有酒厂,咱们就有忙不完的事儿了。到那时候也许谁都不想乱跑了,你也不会动不动就背上那副背囊往回颠。总之那时候你就离不开园子了,梅子和小宁也会跟上你,一家人全围在一起。老婆跟上心里踏实……”

  “到时候你们真的能跟我去,能撇家舍业?”

  吕擎点头:“阳子也会去的。我会动员吴敏一块儿走。有了她,我相信梅子也会跟上去。那时候我们的小日子就完整了。老伙计,真的会是这样,真的值得拼一家伙了。”

  我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个盘算已经很久了。办一份杂志的念头绝不是一种冲动和心血来潮,它对我来说也许像葡萄园一样重要。很久以前一想起它就使我激动,我想葡萄园已经有了,那么而后就是这份杂志。没有料到的是侍弄一个葡萄园尚且这样难,它简直把我拖得精疲力竭……就这样,那份杂志差不多也就落空了。疲惫中,我一次次回到这座滚烫的、蜂巢似的城市。可是一脚踏入这里的街区,各种各样的嘈杂又会一齐拥来,最终还是化为另一种催促——我不得不再一次离开……我一次次想着那个遥远而又切近的计划、那份心爱的杂志。是的,它的名字早就取好了,尽管它还没有出生。它可爱的模样我已经想过了无数遍,它芬芳的气息也嗅到了。

  吕擎说:“你想,让我们自己来设计一本杂志的风格,从装帧到内容,都由我们这些人说了算——那会是多棒的一件事啊!”他沉醉其中,眯着双眼。

  我咂咂嘴,承认那是值得一做的事业。要知道在企划中,那是诗与史的双璧,是一份图画和文字生成的美丽田园,是我们的另一块土地。我一时无语。

  吕擎在屋里徘徊,这时细细地看那些野鸡和山雀、秃鹫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又在沙袋上击了两拳。就在他击打沙袋的同时有人敲门。吕擎去开门。进来的人使我多少有点吃惊:淳于黎丽!

  她与吕擎打了招呼,眼睛就停留在我的身上,小声说:“我找了你几次,他们说你可能在这里……”

  我点点头,但没说什么。

  吕擎皱着眉头,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事情里。他想继续与我讨论下去,可发现我早已心不在焉。他就对淳于黎丽说:“我们正讨论要紧的事情。”

  淳于黎丽知趣地告别。我送她出门,她在门口耽搁了一会儿,说:“我担心你很快就走了,连声招呼都不打。”我说不会的,不过我们的确在操办一件很大的事情。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怎样与她道别……她说了一声“再见”走开了。

  继续讨论杂志和酒厂。吕擎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你那里男男女女也有一些,不过那些人办杂志可不行。我会早些赶过去。”

  我看着这个身材颀长、有些消瘦的眼镜朋友,看着他异常严肃的面庞,突然明白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一件近在眼前的、无论如何都要实施的计划。他总是能够说到做到,与阳子不同,这个人义无反顾。我的心里又热起来。我在想,如果像吕擎和阳子、吴敏这一拨人一块儿掺和到葡萄园里去,那么一切大概又另当别论了。梅子之所以离不开这座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舍弃不了城里的朋友。当然了,她没有谈过这些,也没有提到是否可以离开父母和弟弟。她只说到那片小平原上去会受不了:那里太寂寞了。

  吕擎又分析了阳子的情况,他目前的家庭以及事业,最后认为阳子肯定没问题的——吕擎是个急性子,这会儿一遍遍用电话找阳子。

  3

  在等阳子的这段时间里,吕擎极力向我推荐一个人物:李大睿。我甚至想他在用这样一个人去替代雨子,就说:“这个人我知道,就是那个发了大财的个体书商吧?”“就是他,这家伙跟你差不多,你们在许多地方都很相像啊。”我不高兴了,我觉得眼前的吕擎实在怪异,你即便对我有再大的成见,也不能用这样不伦不类的比喻来刺激我吧。这个人是城里有名的富翁,就因为上边有人撑腰,靠不正当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巨额财富积累——在一个范围里是英雄,在另一个范围里则臭名昭著。吕擎说这个人正好可以帮上我们;还有,就是对方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经营方面的经验……我说等一等,我最想听的,是他怎么和我差不多了?吕擎笑了:

  “他上层有人,你也一样,有个了不起的岳父;他发了大财,你有一片园子,要知道园子可属于不动产啊,前景未可限量;还有,都是文化人,都有很深入的思考、有开阔的文化视野……”

  我实在忍不住,也不管这番话里有多少调侃多少认真,打断他说:“先不说我们两人财富的比较多么荒唐,就说‘文化人’这三个字吧,你给我解释一下这家伙有多少‘文化’!”

  吕擎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很严肃的样子:“他以前是个教师,与你辞职的时间是同一年——你看就连这个也一样。关键是他并非浅薄之徒,挣大钱是一回事,心里想些什么又是一回事。这点上他可以和我们那个好朋友林蕖有得一比……”

  林蕖也是一个亿万富翁,是吕擎的上一届同学,但这个人的宏志绝不在财富方面——近来听说生意上有了较大的跌宕……越来越离谱的比喻简直让人生气,我问:“你不觉得自己的标准太混乱了吗?你不怕林蕖听到了会跟你急吗?”

  “真正急的是你。你不愿将这样一个人跟自己拉近,觉得是个侮辱。伙计,我一开始和你一样,压根儿就瞧不起这个人。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套现成的模子来套他们,把他们一琢磨一归类就给打发了。其实这够莽撞的,有时还会犯大错哩。直到最近读了一个打印的手抄本——他的公司准备正式发行呢,这才对他有了许多改变。”

  “什么手抄本?他写的?”

  “还不敢肯定吧。手抄本嘛,往往是找不到正头香主的。不过那个炮制的家伙是个夜猫子,晚上不怎么睡觉,全用来胡思乱想……”

  我想这和你吕擎差不多嘛。

  吕擎说着去一边翻找,拿出了一本打印的小书,书名为《驳夤夜书》。我翻了一下,作者显然都是化名。全是一些片断,而且涉及的内容十分芜杂。书的主体是一个人的杂议,然后由不同的观点批驳。“这个手抄本被李大睿盯上了,他想用它狂赚一笔,可惜内容过于尖利。结果这小子忽发奇想,就打印出来开了座谈会专门批驳,然后准备将手抄本与批驳一起印出来……”

  我把这本小书先装进兜里。我以前只知道这家伙靠印制畅销书——其中有许多是准黄色的读物——这样一个人会有什么真货色,倒也让人好奇。我说:“该不是更黄的故事吧?”“你看看就知道了。你如果也参与批驳,那李大睿就更高兴了!”“你也参与了?”“我连这个人的面都没见呢,只是流到手里的一本。”

  吕擎接着描述这个人:他平时只花很少时间打理生意,像个地老鼠一样窝在郊外的别墅群里,白天睡觉,一到深夜就在无数曲折隐秘的房间里乱窜。平时没有几个人能找到他,这些年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最挂念的还是杂志的事情,就直接问这个李大睿到底能帮什么忙?

  “他舅舅是牟澜!”

  原来如此。牟澜的权力之大人人皆知,这人上边还有更重要的人物,可以呼风唤雨,人送外号“百足虫”。以前只知道李大睿上边有人,但不知道是这家伙。

  “李这个人善打擦边球。如果太不沾边,再大的权势都保不了他。还有公司里一大摊子,他手下有几个顶级写手,其中最棒的一个是他的小姨子……他晚上从来不睡,又抽又喝,是个大书虫子。那手抄本就是他发现的,里面的内容可能与他的一些古怪念头比较合辙。”

  “该不是小姨子替他写的吧?”

  “怎么可能呢。两回事。你自己去看好了,蛮有趣。”

  “你想让他将来为我们的杂志撰稿吗?”

  “哦,那倒不合适,他也未必肯干。我不过是让你对这个人了解一下,或许有兴趣与他合作,比如发行。”

  我倒真希望李大睿对于我们的杂志,在未来的一天就像武早对我们的葡萄园那么重要。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命运就太眷顾我们了。概括起来这个人对杂志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上层关系;经济支持;运作经验。其实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已经是对我们极大的帮助了。不过还是不要想那么多,要紧的是先接触一下,然后才能加以判断。我心里想,不管吕擎怎么说,这家伙十有*不是我们期待中的那种材料。

  4

  由李大睿谈到武早,吕擎又有了另一种担心。因为我们的酒厂太依赖这个人了,而这个人又处于一生当中最特殊的一个阶段。由于受妻子离异的刺激,他一度精神出现过问题,但经过了短期治疗已经好转,一直维持正常上班。只是前不久与妻子的一次剧烈摩擦又让其痛苦不堪,为了不出大的意外,酿酒公司的领导又建议他休假疗养。这个疗养区实际上也是林泉精神病院的一部分,是专门接收轻度患者的地方,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以立即转入重症区。几年来林泉精神病院已经超额接收病人,这是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情况,所以病院已经着手扩建,新建病院和规模将是原来的两倍。我认为武早只是极度的抑郁,他一旦从情感上解脱出来,一切也就无有大碍。爱情疾患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一般都是比较短暂的。吕擎听了我的分析立刻挑起眉梢,紧盯着我问:

  “是吗?你敢肯定?”

  我知道他脑子里这会儿转动的是另一件事。他与阳子一直在淳于黎丽的问题上想得很偏。我还没有回答,吕擎又转脸去看一旁,说:“武早真该早点康复。为那样一个女人得病不值。没有办法,这种事有时真是不可理喻,在旁边的人看来一切再简单没有,可当事人就是要死要活的——有一年我们大学里一个中年副教授——注意,他就是你说的‘中年’——就为了一个女学生上了吊,脖子勒得够呛。好不容易才被救下来。那个女学生实在不怎么样,口吃,还有轻微的斗鸡眼……”

  “如果轻微,也可能别有魅力吧。”

  吕擎点上一枝烟瞥瞥我:“哦,你可能有些这方面的经验。不说他了,只说武早吧,他如果再病下去,我们就指望不上了……唉,那是多么棒的一个家伙!我敢说他是你在那个平原上所有朋友当中,最有深度最有内容的一个人。竟然成了这样。女人,搞破坏的好手。想想看,如果我老婆来搞我的破坏,那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家伙倒说了一句真话。这就是吕擎的可爱之处:老谋深算,有时又天真得像个儿童。吴敏在他心中重若千斤。这也就是他对雨子无比厌恶的原因了。我于是说到了雨子:“有些事情可能我们想得严重了一点,事实上可能也就是很简单的一些……来来往往。”

  吕擎警觉地盯住我:“你在说什么?”

  “我是说,这样的年代把我们都搞得疑虑重重了。现在太乱,真真假假搅在一块儿,不由人不得神经病。这个年代人要活得好好的,得有多么健康的神经啊!再不干脆就大大咧咧的,由他们去折腾吧……”

  “你能做得到吗?”

  “我不能……”

  吕擎恶狠狠地扔了烟蒂:“那你就不用说!”

  我长时间不再说话。为了缓和气氛,我又一次提到了武早:“我相信他没有什么大碍。如果暂时不能胜任,请他手下的一般技术员也会帮我们干得挺好——不过是一个小酒厂,杀鸡焉用牛刀。”

  “那就到时候看吧。我啊,老宁,我有时半夜里一想起葡萄园、杂志和酒厂这‘三位一体’,就再也睡不着了。不是发愁,是高兴。在这个乱军踩死马的年头,可能有不少人在半夜里做过这样的大梦——这是真正的一场美梦啊!老宁,我们为此奋斗了多久,直到今天才算摸到了一点门道……”

  正说着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阳子。

  他一进门我就觉得神情有点不对:低着头,眼圈有点红。他抬头看着我和吕擎,一声不吭。就这样待了一会儿,他突然声音低低地说了一句:

  “万磊被人杀了。”

  “什么?”吕擎喊起来。

  我也惊呆了:“怎么回事阳子?前几天还……”

  “真的,昨天,不,前天发生的事儿。有人去找他,发现他死在屋里。警察拍了照,正在破案……万磊死了。”

  真是个惊人的消息。前不久万磊还到这个小屋里来过,吕擎也万磊长万磊短的,刚才一会儿还骂过他呢,一转眼人就没了。我有点紧张。吕擎默不做声。阳子说:

  “刚开始有人认为那些家伙是冲着东西来的,你们知道,万磊这些年手里有几幅古画。他有专门的保险柜子藏它们。也许风声传出去,引来了狠心贼。谁知后来警察侦查过了,发现那些古画一幅也不少,钱也一分不短,照相机、摄像机,所有值钱的东西人家都没动……”

  吕擎哼一声:“那恐怕就是下边招来的麻烦。”

  阳子不解地看看他。我没有做声,但心里同意吕擎的分析。我又想起了他关于“男根”的议论。阳子这时抽泣着:

  “一个多么有才华的人,就这样给杀了。你们不知道,最近从南方来了一拨人,他们专杀青年画家……”

  “这怎么可能?”

  “真的。这是破案的人说的。”

  阳子带着哭腔向我们解释:“从南方来了一帮家伙,他们专杀青年画家……”Txt小说-天堂ww w.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你在高原诞生记

张炜你在高原审稿六记

《家族》 第一章

《家族》 第二章

《家族》 第三章

《家族》 第四章

《家族》 第五章

《橡树路》 第一章 童话和城堡

《橡树路》 第一章 凶宅

《橡树路》 第一章 黑九月

《橡树路》 第一章 结识

《橡树路》 第二章 捉仙女

《橡树路》 第二章 走失的王子

《橡树路》 第二章 庄家

《橡树路》 第二章 自由落体

《橡树路》 第三章 穷人的诗

《橡树路》 第三章 乳名

《橡树路》 第三章 雪地

《橡树路》 第三章 橡树之家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信难求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五千年的汤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夫妻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分与合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圆心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受命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无可奈何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时间的皱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东巡·一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东巡·二

《鹿眼》 第一章 手捧鲜花的孩子

《鹿眼》 第一章 小路

《鹿眼》 第一章 大李子树·儿

《鹿眼》 第二章 廖卫一家

《鹿眼》 第二章 那个岛

《鹿眼》 第二章 林泉

《鹿眼》 第三章 我的初恋

《鹿眼》 第三章 父亲的海

《鹿眼》 第三章 分别

《忆阿雅》 第一章 阿雅

《忆阿雅》 第一章 城市的夜晚

《忆阿雅》 第二章 柏慧

《忆阿雅》 第二章 两个父亲

《忆阿雅》 第二章 爱与背叛

《忆阿雅》 第三章 外祖母的故事

《忆阿雅》 第三章 卢叔

《忆阿雅》 第三章 泣哭的阿雅

《忆阿雅》 第四章 胜利者

《忆阿雅》 第四章 关于粥的谈话

《忆阿雅》 第五章 我的丛林

《忆阿雅》 第五章 绝望和诅咒

《忆阿雅》 第五章 出逃

《忆阿雅》 第六章 寻找小屋

《忆阿雅》 第六章 山中岁月

《我的田园》 第一章 滨海之秋

《我的田园》 第一章 契约

《我的田园》 第二章 女教师

《我的田园》 第二章 月下茫野

《我的田园》 第三章 三口之家

《我的田园》 第三章 出城

《我的田园》 第四章 四哥

《我的田园》 第四章 小鼓额

《我的田园》 第五章 葡萄之夜

《我的田园》 第五章 温煦的目光

《我的田园》 第五章 狩猎

《我的田园》 第六章 老驼

《我的田园》 第六章 秋歌

《我的田园》 第六章 深凹的眼

《我的田园》 第七章 思念

《我的田园》 第七章 米色风衣

《人的杂志》 第一章 秘籍

《人的杂志》 第一章 中年的功课

《人的杂志》 第一章 给我童心

《人的杂志》 第一章 友

《人的杂志》 第二章 那个夏天

《人的杂志》 第二章 追梦

《人的杂志》 第二章 酿酒师

《人的杂志》 第三章 雨梁

《人的杂志》 第三章 藏徐镇

《人的杂志》 第三章 热城

《人的杂志》 第三章 黄先生

《荒原纪事》 第一章 雨夜

《荒原纪事》 第一章 独蛋老荒

《荒原纪事》 第一章 溜溜

《荒原纪事》 第一章 魂魄收集者

《荒原纪事》 第二章 毒日头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出卖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半碗盐面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失恋者

《荒原纪事》 第三章 乌王

《荒原纪事》 第三章 煞神老母

《荒原纪事》 第三章 回头是岸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梦游者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营养协会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一幅画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流浪小记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静思庵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血脉与传奇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听潮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老人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农场与弟子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挚爱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双蛇结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从囚室到死谷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大鸟志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无边的游荡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黑煤屑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我的平原兄弟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英俊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闹市孤屋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惊变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深宅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荒芜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老羚羊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痴唱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淡水鱼的名声

正文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淡水鱼的名声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痴唱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老羚羊

《无边的游荡》 第三章 荒芜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深宅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惊变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闹市孤屋

《无边的游荡》 第二章 英俊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我的平原兄弟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黑煤屑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无边的游荡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大鸟志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从囚室到死谷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双蛇结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挚爱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农场与弟子

《曙光与暮色》 第三章 老人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听潮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血脉与传奇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静思庵

《曙光与暮色》 第二章 流浪小记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一幅画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营养协会

《曙光与暮色》 第一章 梦游者

《荒原纪事》 第三章 回头是岸

《荒原纪事》 第三章 煞神老母

《荒原纪事》 第三章 乌王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失恋者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半碗盐面

《荒原纪事》 第二章 出卖

《荒原纪事》 第二章 毒日头

《荒原纪事》 第一章 魂魄收集者

《荒原纪事》 第一章 溜溜

《荒原纪事》 第一章 独蛋老荒

《荒原纪事》 第一章 雨夜

《人的杂志》 第三章 黄先生

《人的杂志》 第三章 热城

《人的杂志》 第三章 藏徐镇

《人的杂志》 第三章 雨梁

《人的杂志》 第二章 酿酒师

《人的杂志》 第二章 追梦

《人的杂志》 第二章 那个夏天

《人的杂志》 第一章 友

《人的杂志》 第一章 给我童心

《人的杂志》 第一章 中年的功课

《人的杂志》 第一章 秘籍

《我的田园》 第七章 米色风衣

《我的田园》 第七章 思念

《我的田园》 第六章 深凹的眼

《我的田园》 第六章 秋歌

《我的田园》 第六章 老驼

《我的田园》 第五章 狩猎

《我的田园》 第五章 温煦的目光

《我的田园》 第五章 葡萄之夜

《我的田园》 第四章 小鼓额

《我的田园》 第四章 四哥

《我的田园》 第三章 出城

《我的田园》 第三章 三口之家

《我的田园》 第二章 月下茫野

《我的田园》 第二章 女教师

《我的田园》 第一章 契约

《我的田园》 第一章 滨海之秋

《忆阿雅》 第六章 山中岁月

《忆阿雅》 第六章 寻找小屋

《忆阿雅》 第五章 出逃

《忆阿雅》 第五章 绝望和诅咒

《忆阿雅》 第五章 我的丛林

《忆阿雅》 第四章 关于粥的谈话

《忆阿雅》 第四章 胜利者

《忆阿雅》 第三章 泣哭的阿雅

《忆阿雅》 第三章 卢叔

《忆阿雅》 第三章 外祖母的故事

《忆阿雅》 第二章 爱与背叛

《忆阿雅》 第二章 两个父亲

《忆阿雅》 第二章 柏慧

《忆阿雅》 第一章 城市的夜晚

《忆阿雅》 第一章 阿雅

《鹿眼》 第三章 分别

《鹿眼》 第三章 父亲的海

《鹿眼》 第三章 我的初恋

《鹿眼》 第二章 林泉

《鹿眼》 第二章 那个岛

《鹿眼》 第二章 廖卫一家

《鹿眼》 第一章 大李子树·儿

《鹿眼》 第一章 小路

《鹿眼》 第一章 手捧鲜花的孩子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东巡·二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东巡·一

《海客谈瀛洲》 第三章 时间的皱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无可奈何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受命

《海客谈瀛洲》 第二章 圆心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分与合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夫妻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五千年的汤

《海客谈瀛洲》 第一章 信难求

《橡树路》 第三章 橡树之家

《橡树路》 第三章 雪地

《橡树路》 第三章 乳名

《橡树路》 第三章 穷人的诗

《橡树路》 第二章 自由落体

《橡树路》 第二章 庄家

《橡树路》 第二章 走失的王子

《橡树路》 第二章 捉仙女

《橡树路》 第一章 结识

《橡树路》 第一章 黑九月

《橡树路》 第一章 凶宅

《橡树路》 第一章 童话和城堡

《家族》 第五章

《家族》 第四章

《家族》 第三章

《家族》 第二章

《家族》 第一章

张炜你在高原审稿六记

你在高原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