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太子无心闲房搜隐 贵妃有意洞烛其奸

大;学,生,小,说'网

朱翊钧跟着孙海,从慈宁宫的后门溜了出来,七弯八折,来到了承光门后的御花园,兴冲冲地跑到那棵老柏树下,抬头一望却傻了眼。昨日看到挂在树梢的那个鸟窝,此时却已不见,回头看看地上,有被打扫过的痕迹。孙海沮丧说道:“到底还是来迟了。”

“什么人这么大胆,我问问人去。”朱翊钧一跺脚,准备去找人。

孙海喊住他,说道:“太子爷,依奴才看不用问了,说不定就是有人知道太子爷要掏鸟窝儿,故意先叫人掏了。”

“一年也难得找一回乐事,又乐不成了。”说着,朱翊钧怅怅地望着柏树梢,一脸的不高兴。

此时的御花园中,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水清叶翠,鸟语花香。温暖的阳光直射下来,连平常显得阴郁冷峻的假山,这会儿也变得生机勃勃,明媚可爱。但朱翊钧已经没有了游玩的兴致,和孙海一前一后,怏怏地离开御花园。沿途,不时有路过的太监避向路旁,恭恭敬敬给太子爷请安,朱翊钧也懒得搭理。为了避人,他踅向乾清宫西五所,决定从平常很少有人走动的永巷回慈宁宫。

“孙海,你走上来。”

刚拐进乾清宫西五所的甬道,朱翊钧就回头喊。孙海身为奴才,哪敢与皇太子并肩行走。尽管紧走两步,缩短了两人间的距离,但仍拖拖地不肯上前。朱翊钧见孙海还掉在后头,索性停住脚步,扭过头恼怒地问:“你怎么不上来?”

“奴才不敢。”孙海低声说。

“我要问你话儿,你掉在后头,我怎么问?”

见太子爷发了怒,孙海只得硬着头皮跨步上前,和太子爷并肩走着。

“你今年多大了?”朱翊钧问。

“十五岁。”

“你比我大五岁。”

“是,太子爷。”

“你哪一年进宫的?”

“隆庆三年,已经三年了。”

朱翊钧突然停住脚步,抬头望了望白云悠悠的天空。问道:“宫外有什么好玩的吗?”

说到“玩”,孙海眼睛一亮,平日训练出来的那种拘谨一下子不见了。说话的嗓子也提高了:“回太子爷,宫外好玩的东西,确实太多了,太多了!”

“啊,是吗?”朱翊钧艳羡地瞪了孙海一眼,“你说说,有哪些好玩的。”

“赶庙会、看社戏、玩狮子、踩高跷、打炮仗、放河灯、斗蛐蛐、过家家……”

孙海如数家珍,说得有板有眼,接着又说了每一种“玩”的方法和乐趣。把个朱翊钧听得心花怒放,惊叹不已。待孙海落了话头,朱翊钧又接着问道:“现在这时候,外头都玩些什么?”

“放风筝。”孙海张口就答,“我还只有五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唱会了一首歌。”说着,孙海就小声唱了起来:

乍暖还寒四月天

东风好像一支鞭

抽得大地百花吐

依哟喂,呀依喂

抽得俺的蜈蚣咿呀嗨嗨

抽得俺的蜈蚣咬着蜻蜓尾巴飞上天

孙海唱得很是投入,唱罢,怕朱翊钧不懂,又解释说:“蜈蚣、蜻蜓都是风筝名儿。俺爷爷手巧,凡昆虫百兽,都能扎制成风筝,放到天上去。”

朱翊钧兴奋地说:“走,我们也回去扎个风筝放一放。”

孙海摇摇头,说:“放风筝要好大好大的空地儿,宫中到哪儿放去?就皇极门里的那片广场还可以放,但皇极殿是万岁爷开朝的地方,威严得很,怎么能让人放风筝呢。”

朱翊钧一听泄了气,不无伤感地说:“孙海,宫外头有那么多好玩的,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进宫来。”

孙海叹口气说道:“太子爷,奴才家穷,进宫是命中注定的。”

“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主仆二人这么走走停停说话,不觉已把永巷走了一半。忽然,他们听到咸福宫后一排小瓦房里,传出嘤嘤的哭泣声,两人便停下脚步。听了一会儿,朱翊钧说:“走,去看看。”两人寻着哭声,推开一间小瓦房的门。

屋里,一个眉发斑白的老太监坐在杌子上,一个约莫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太监跪在地上,正抽抽搭搭地哭。看见朱翊钧推门进来,慌得老太监赶忙滚下杌子,伏跪地上请安。

“你是干什么的?”朱翊钧盛气凌人地问。

“回太子爷,奴才是教坊司里打鼓的。”老太监哆哆嗦嗦地回答。

“啊,宫中戏园子的,我看过你们的戏。”朱翊钧指了指跪在地上的小太监,问老太监,“你为什么欺负他?”

老太监头也不敢抬,小声解释说:“奴才不敢欺侮他,是他犯了错儿,奴才按规矩惩罚他。”

“他犯了什么错?”

“这小杂种吃了豹子胆,竟跑到御花园里掏鸟窝儿。”

“啊,原来鸟窝儿是你掏的,”朱翊钧一听也生起气来,朝跪着的小太监屁股上踹了一脚,恨恨地说,“该打!”

小太监没提防这一脚,顿时往前摔了个嘴啃泥。本想放声大嚎,但一看这位太子爷来头不善,忍住疼痛,又爬起来跪好。

屋子里空落落的,只有那一条杌儿。孙海抽过来,请朱翊钧坐了。

“鸟窝儿里有什么?”朱翊钧把脸凑过去,问跪着的小太监。

“有鸟蛋。”小太监瑟缩地回答。

“有几个?”

“四个。”

“蛋呢?”

小太监把手伸进衫,掏出四只蚕豆大的鸟蛋来,双手托着送到朱翊钧面前。

朱翊钧拿起一只,还是温热的,他把蛋举到阳光下照了照,问:“你掏鸟蛋干什么?”

“喂蛤蟆。”

“喂什么?”朱翊钧没听清。

“喂蛤蟆。”小太监一字一顿回答。

这莫名其妙的回答,倒让朱翊钧给愣住了:“喂蛤蟆,喂蛤蟆……”他念叨着,感到不可理解。

孙海站出来喝道:“大胆小奴才,敢诳太子爷,罪不轻饶。”

老太监跪在一旁说道:“请太子爷息怒。这小杂种没有欺骗太子爷,他真的养了两只癞蛤蟆。”

“你养癞蛤蟆干什么?”

“好玩。”

小太监回答,他双手仍托着鸟蛋。看来他才入宫不久,还不懂什么礼节。

“怎么个玩法,你玩给我看看。”

朱翊钧顿时来了兴趣,见小太监仍跪着不动,禁不住伸手去拉他。

“快起来,”孙海喝道,“这么不懂礼貌,还要太子爷牵。”

小太监这才起身,把四只鸟蛋依旧放回怀里揣了,跑进里屋,提出一只布袋和两只竹筒来。他先从布袋里倒出两只蛤蟆来。只见那两只蛤蟆茶盅托盘那么大,一只背上点了红漆,另一只背上点了白漆。两只蛤蟆一落地,就互相扑了一扑,然后头朝小太监,挨着站成一排。小太监伸出手指头戳了戳两只癞蛤蟆的脑袋,又用另一只手指了指朱翊钧,说了一句:“给太子爷请安!”只见那两只癞蛤蟆车过身子,朝向朱翊钧,把两只前爪直直地伸着,齐齐儿地把脑袋往前探了两探。这看似笨拙却又极通灵性的动作,惹着一屋子人哄堂大笑,笑毕了又啧啧称奇。刚看到癞蛤蟆滚落地上的时候,朱翊钧还有些害怕,经过这一番表演,他一下子变得乐不可支。他指着仍向他趴着的蛤蟆问孙海:“它们是不是蛤蟆精?”

孙海也不懂,他朝小太监努努嘴,说:“你回答太子爷。”

“回太子爷,它们不是蛤蟆精,它们的动作是奴才训练出来的。”小太监回答。

“癞蛤蟆还能训练?”朱翊钧黑如点漆的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充满了迷惑,“它们还能表演什么?”

“请太子爷往下看。”

小太监说着,又把那只竹筒搬了过来。在蛤蟆两边分开倒着摆好,竹筒口相对,中间隔着两尺多宽的空地。小太监一击掌,红背蛤蟆便爬向左边的竹筒口,白背蛤蟆爬向右边的竹筒口。小太监又是一击掌,两只蛤蟆便朝着竹筒口鼓腮起跳,一连进行了三次。然后缓缓挪过身子,靠着竹筒趴下,脑袋都对着竹筒前的空地。这时间,只见竹筒里竟爬出了两队蚂蚁。红背蛤蟆这边爬出了红蚂蚁,白背蛤蟆那边爬出了白蚂蚁。两队蚂蚁直直地爬成两条线,一红一白,比墨斗线弹得还直。小太监又一击掌,两只蛤蟆在竹筒边又鼓腮跳了一跳,而这两队蚂蚁也像得了号令,急急地往对方线阵上爬,顿时队形大乱。只见红白蚂蚁各自捉对儿厮杀起来,昂头拱腿,抵角相扑。搏战了一会儿,白队的蚂蚁显然抵挡不住,开始溃败。红队蚂蚁则越战越勇,乘胜追击。这时,小太监又是一击掌,两只蛤蟆便开始向空地上爬。而正在厮杀的两队蚂蚁也赶忙鸣金收兵,各自归队,一溜线儿地回到两只竹筒中,那两只蛤蟆依旧如前样,头朝着太子,乖乖地趴在那儿。

不要说年仅十岁的太子,就是那个六十多岁的打鼓的老太监,都没有见过这等蹊跷事。一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太子爷,好玩吗?”小太监天真地问。

“好玩,好玩,”朱翊钧如梦初醒,意犹未尽地问道,“这叫什么游戏?”

“癞蛤蟆指挥蚂蚁兵。”小太监说。

“谁教给你的?”

“我爷爷。”

朱翊钧望了望小太监,又望了望孙海,大惑不解地说道:“怎么你们的爷爷都这么能干,一个会扎风筝,一个会训练蛤蟆蚂蚁。”

小太监受了表扬,顿时兴奋起来,拍着巴掌说道:“我爷爷真是能干,就因为他会这游戏,要饭的时候总不会空着手儿。”

“你胡说什么?”老太监喝住小太监,又朝朱翊钧赔着笑脸说,“这小杂种才进宫,什么规矩都不懂,请太子爷多担待些。”

朱翊钧心里已经很喜欢这个小太监了,便问他:“你叫什么?”

“客用。”小太监答。

“在宫中做什么?”

“分在钟鼓司。”老太监抢着回答。

“什么钟鼓司?”客用迷茫问道。

孙海一乐,嘻嘻说道:“连自己的差事都弄不明白,你这个太监怎么当的?”

“我不是太监。”

客用此话出口,一屋子人莫不都大惊失色。须知重门深禁大内之中,除了皇上和未成年的皇子,任何男子擅入其内都得杖杀。

“你不是太监,怎么进来的?”朱翊钧问。

“前几个晚上,他们给我穿了这套衣服,塞进一乘小轿,抬进来的。”

“他们?他们是谁?”

“我不知道,”客用眨巴眨巴眼睛,伸手指向老太监,说道,“你问他。”

“你说,他们是谁?”朱翊钧又追问老太监。

老太监早已吓得面如土色,此时跪在地上身子筛糠一般,瑟瑟答道:“孟公公只是交待,让奴才把这几个小子看管好,别的奴才一概不知。”

“啊,还不只客用一个?”朱翊钧朝屋里睃寻一遍,问道,“还有的呢?”

“在隔壁屋子里头。”

“走,过去看看。”

太子发话,老太监不敢怠慢,领着朱翊钧出门,掏钥匙打开隔壁房间门锁,朱翊钧探头朝里一看,只见有三个年纪与客用相仿的小男孩,瑟缩在屋子一角,一起用惊恐的眼光看着面前这一位满身华贵的太子爷。

太子年纪小,但宫内规矩大致还是知晓:是谁带进这些男孩子呢?他正想问个明白,孙海却抢先道:“俺去禀告贵妃娘娘。”

片刻,一乘杏黄色的女轿停在咸福宫小瓦房门前,李贵妃走下轿来,问随轿跟来的太子:“钧儿,可是这里?”

“正是。”朱翊钧回答。

一排小瓦房已是锁扃紧闭。随行太监把每扇门都敲遍,也无人应答,李贵妃下令把门踹开,只见空荡荡寂无一人。

“这么快都逃了?”

李贵妃秀眉一挑说道。原来朱翊钧回到慈宁宫后,立即向她报告了在这咸福宫后小瓦房里发生的事情。她顿时意识到,这几个小男孩极有可能是孟冲暗地里替皇上物色的“娈童”,因此决定抓个把柄,把孟冲狠狠整治一番。不想这位老太监行动飞快,不出片刻时间,就把人转移得无影无踪。此时接到李贵妃口信的冯保也带了一群太监飞快跑来,见李贵妃动怒,连忙说道:“请娘娘回宫歇息着,这件事交给奴才来办,他们就是钻了地缝儿,奴才也把他抠出来。”

李贵妃想了想,说道:“也好,你这东厂提督,这回正好派上用场了。”

按下李贵妃带了朱翊钧乘轿返回慈宁宫不表,单说冯保当即对随行东厂一位掌作太监下达命令:“你作速调集人员封住大内各个出口,每一个出门太监,无论大小,不管是挂乌木牌还是牙牌的,都给我严加盘查。不许漏走一个可疑者。”掌作太监领命而去。冯保又叫过一位内宦监牙牌大,令他去找教坊司掌作,查出那个打鼓老太监的行踪。那位牙牌大稍许犹豫,表露出为难的样子。冯保看在眼里,脸色一冷,厉声斥道:“你磨磨蹭蹭干什么?我告诉你,这可是皇贵妃和太子的令旨,你办出差错来,小心我剥了你的皮!”牙牌大再也不敢延挨,飞跑而去。

冯保诸事分派妥当,回到司礼监值房刚刚坐下喝了一盅茶,便见那位牙牌大领了教坊司掌作太监李厚义急颠颠跑了进来。两人刚跪下施礼,冯保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人呢?”

“回冯公公,你要找的那个打鼓老太监,叫王凤池,不知为何,已在钟鼓司后的闲屋里上吊自尽了。”

答话的是李厚义,冯保听了并不吃惊,只冷冷一笑说:“他倒是死得正是时候,走,去看看。”

说罢起身,一行人又来到御花园之侧的钟鼓司院内,走进背旮旯那间堆放破鼓烂钟等杂物的闲屋,只见王凤池老太监颈子上系了一条钟绳,直挺挺挂在屋梁上。冯保命人把王凤池解下来,蹲下翻了翻他的眼皮和嘴唇,又起身围着尸体兜了两圈,突然对同行的两个东厂黑靴小校下令:“把李厚义给我绑了!”

李厚义慌得往地上一跪,哀求道:“冯公公,小的委实没做什么错事,不知为何要绑我?”

冯保指着尸首,杀气腾腾说道:“大凡吊死的人,舌头都伸得老长,为何这个王凤池却牙关紧咬?看他脖子上还有血印子,这是掐的,看来有人存心要杀人灭口,你是教坊司掌作,第一个脱不了干系。”

“冯公公,我这是冤枉。”

“冤枉不冤枉,进了东厂便知,绑了!”

冯保一挥手,两个小校把李厚义扑翻在地,双手反剪绑了起来,李厚义还自扭捏着反抗,嘴里杀猪似的干嚎。

正在这时,又有一群太监一涌而进,打头的一个身着小蟒朝天的玄色曳衫,只见他身材矮胖,挺胸凸肚,满是赘肉的脸上,一只酒糟鼻子很是扎眼。

此人正是大内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

孟冲也是五十多岁的人,论进宫的年头儿,和冯保前后差不多。但晋升没有冯保快,冯保东厂掌印时,他还只混到尚膳监属下的西华门内里总理太监的位置。嘉靖末年,冯保已担任秉笔太监好几年了,孟冲才成为尚膳监主管。这尚膳监负责皇上及后宫的伙食。在内监衙门中,虽不显赫,却也极其重要。孟冲生就一副憨相,在内书堂读书时,成绩就没有好过。但一谈起吃喝玩乐,他就眉飞色舞,头头是道。特别是吃,他显得特别有研究。给他一头羊,他可以给你弄出二三十道色香味风格各异的菜来,什么冷片羊尾、爆炒羊肚、带油腰子、羊唇龙须、羊双肠……吃过一次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因此,让他出掌尚膳监,倒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孟冲憨归憨,小心眼还是有的。隆庆皇帝登基以后,孟冲服侍得格外小心。每次用膳,他都亲自传送,侍立在侧,看皇上吃什么菜,不吃什么菜;什么菜只夹了一筷子,什么菜连吃了好几口。他都默记在心,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摸清了皇上的口味,每次传膳,皇上都吃得很有胃口。甜酸咸淡,都恰到好处。皇上免不了总要夸赞几句,孟冲更是殷勤有加。一次,皇上提出想吃果饼,让孟冲去宫外市面上买些进来。孟冲哪敢怠慢,两脚生风地跑到棋盘街食品店,买了十几盒松、榛、等送进乾清宫。皇帝边吃边问:“这些值多少钱?”孟冲答:“五十两银子。”皇上大笑说:“这些最多只要五钱银子,不信,你去东长安街的勾栏胡同去买。”原来皇上登基前住在裕王府,闲来无事时,偶尔也逛到勾栏胡同买甜食吃,因此知道价钱。孟冲本想多报一些银子,贪污一点银两,没想到皇上对价钱如此熟悉,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伏地请罪。幸好皇上并不计较,仍是笑着说:“京城里头的奸商也没有几个,偏让你这个憨头碰上了。日后注意就是。”有了这次经历,孟冲再不敢在皇上面前耍小心眼,而是在庖厨内尽数使出他的十八般手艺,讨好皇上的胃口。这样过了两年,这位大厨师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成了司礼监掌印。应该说,他的这次升迁完全得力于高拱,前任司礼监掌印陈洪因触怒皇上而去职,按常例应由当了多年的秉笔太监冯保继任,但高拱对冯保是瞧哪儿哪儿不舒服,硬是推荐孟冲把冯保顶下来。皇上虽然知道孟冲爱贪点小便宜,但“憨得像个大马熊,尚有可爱之处”,也就同意了高拱的推荐。孟冲上任之后,由于善于揣摩皇上心理,投其所好,从进贡奴儿花花开始,专为皇上挑选俊女美男供其享乐,因此深得皇上信任。这次把王九思推荐给皇上,本来又是一个极讨彩头的事,但没想到张居正横枪杀出,事情顿时搅得难以收拾。却说上午皇上与高拱在文华殿会见之后,又令他立即去刑部大牢放出王九思。他刚把王九思安顿妥当让他火速炼丹不误皇上吃药,不想宫里头又出了这样的大事,便连忙赶了过来。虽然他是大内主管,是权势熏天的“内相”,但对于冯保,他也不轻易得罪。尽管他现在的职务在冯保之上,但无论是资历和心机,冯保都压他一头。因此大小事情,只要不涉及他自身利害,凡冯保想做的,他从不阻拦。

李厚义被两个小校推搡着正要出门,一眼瞥见孟冲,李厚义顿时像遇见救星,大声嚷道:“孟公公,请救我。”

按规矩,在大内之中捉拿太监,不要说李厚义这样的牙牌大,就是一个挂乌木牌的小火者,没有他孟冲点头,也是绝对不允许。孟冲眼见五花大绑的李厚义,顿时感到自己权力受到挑战,脸一下子拉得老长,悻悻问道:“冯公公,李厚义犯了哪样大法,值得这样捆绑?”

冯保也知道自己这是越权行事,但他自恃有李贵妃撑腰,说话口气也硬:“他有杀人灭口之嫌。”

“什么杀人灭口,就这个?”孟冲指着地上王凤池的尸首,“嗤”的一笑,说道,“冯公公,咱俩进宫的时候,这王凤池就在教坊司里打鼓,最是胆小怕事。上次给皇上排演《玉凤楼》,老是把鼓点子打错,气得皇上要打他三十大板。李厚义赶紧跪下替他求情,才免了这一灾。当时你也在跟前,看得清清楚楚。王凤池七十多岁年纪,不要说三十大板,就是三板子下去,也就拔火吹灯了,李厚义若想要他的命,当时为何还要救他?”

“此一时,彼一时也,”冯保抄手站立,并没有被孟冲的气势吓着,而是似怒非怒、似笑非笑地回答,“孟公公你大约也知道了,这王凤池领进四个野小子擅入大内,这是犯了杀头的禁令。他王凤池正如你孟公公说的一样,树叶子掉下来怕砸破了头,哪有这等勇气?不巧这件事被太子爷无意中撞上,露了底儿。如今贵妃娘娘令旨严查。不过片刻功夫,王凤池就一命呜呼,那四个野小子也被藏得无影无踪。孟公公,你说,这是不是有人想杀人灭口?”

孟冲心气再憨,也听出冯保口气不善,忍了忍,问道:“就算有人想杀人灭口,你怎么就断定,这人一定是李厚义?”

“他是教坊司掌作,王凤池归他管带,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当然是他。”

冯保话音刚落,李厚义跟着又嚷了一句:“孟公公,我冤枉啊!”

孟冲用眼扫了扫屋内,大约有二十多名大小太监。如果当着他们的面,让冯保把李厚义带走,自己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今后说话还有哪个肯听?何况那四个“娈童”正是他弄进大内交给王凤池看管的。他素来不肯与冯保结仇翻脸,现在来看已顾不得这些了,心一横,说话便用了命令的口气:

“冯公公,李厚义你必须放了!”

孟冲一贯溏稀,陡然间态度一硬,冯保始料不及,略微一愣,回道:“我可是奉了贵妃娘娘的令旨。”

“我有皇上的旨意!”

孟冲骑着老虎不怕驴子,腆着肚子朝冯保吼了一句。屋子里气氛本来就十分紧张,这一下更是如临大敌,在场的大小太监眼见大内二十四监中两个最有权势的人物顶起牛来,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冯保听得出孟冲这句话的分量,皇贵妃的令旨比起皇上的圣旨来,简直是芥末之微不在话下。这口气忍不得也得忍。冯保眼珠子咕噜噜一转,把满脸杀气换成佯笑,说道:“孟公公既是奉了圣旨,这李厚义就交给你了。”他朝黑靴小校挥挥手,顿时给李厚义松了绑。

孟冲占了上风,乘势朝着在场的太监们吼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动手把王凤池收拾收拾,抬到化人场去。”

众太监得了吩咐,一时间都乱哄哄忙碌起来,孟冲怕留在原处与冯保纠缠,提脚就出了门,偏是冯保不舍,追出门来问道:

“请孟公公示下,那四个野小子到底找还是不找?”

“不……”孟冲本来想说不找,但一想不妥,又改口说道,“这事儿,我去向皇上请旨。”

隆庆皇帝自文华殿见过高拱回到乾清宫,正自百无聊赖,躺在西暖阁的卧榻上,一边让身边侍候的小太监揉捏双腿,一边与张贵有一搭没一搭聊着闲话。

“张贵,你看朕的气色,是不是比先前好多了?”

张贵本来已被赐坐,听到皇上问话,又一咕噜滚下凳子跪了,觑了皇上一眼,答道:“奴才看万岁爷的气色,竟是比先前好看多了。”

“哦,你天天跟着我,最知底细,你再仔细看看。”隆庆皇帝欠欠身子,由于兴奋,脸上果然露了一点浮光。

张贵刚才是随口说的恭维话,其实他眼睛亮堂:皇上的脸色已是深秋落叶一样枯黄——这是病入沉疴的表现。他这几日之所以亢奋,是因为吃了王九思的“阴阳大补丹”。张贵也知道这王九思为皇上配制的是“春药”,虽然心里头担心,但人微言轻不敢表露,张居正当街把王九思拿了,张贵心里头暗暗高兴。以为这样皇上就没有“撞邪”的机会,仍旧回头来吃太医的药,病情才有可能真正好转。

“你怎么这样看着朕?”

张贵怔怔地望着皇上,其实在想着自己的心思。隆庆皇帝这么一问,张贵惊醒过来,违心答道:“回万岁爷,奴才方才认真看了,万岁爷的气色真是好了许多。”

“唔,”隆庆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把头靠回到垫枕上,惬意说道,“王九思的药有奇效,你是证人。”

张贵跪着沉默不语。

正在这时,西暖阁当值太监进来禀报孟冲求见。“快让他进来。”隆庆皇帝一挺身坐了起来,精神立刻振作了许多。

随即就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穿过游廊,孟冲刚一进门就跪了下来,气喘吁吁说道:“奴才孟冲叩见皇上。”

“怎么弄得这样驴嘶马喘的?”隆庆皇帝温和地责备了一句,接着就问,“王九思接出来了?”

“回万岁爷,奴才已把王九思送回炼丹处,王九思让奴才转奏皇上,未时之前,他就把今日的丹药炼好。”

“如此甚好。”

隆庆皇帝赞赏地看了孟冲一眼,吩咐赐坐,孟冲谢过,瑟缩坐到凳子上,拿眼扫了扫张贵。张贵明白孟冲有事要单独奏告皇上,碍着他在场不好启齿,故知趣地跪辞离开西暖阁。

待张贵的脚步声消失,孟冲这才小声奏道:“万岁爷,宫中出了一点事。”

“何事?”

“太子爷不知为何闲到了咸福宫后头,碰到了那四个小娈童。”

“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隆庆皇帝不以为然地笑笑,待听孟冲把整个事情经过述说一遍,隆庆皇帝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他虽然风流好色,却生性懦弱,这会儿嗔怪说道:“你也是,干吗要一次弄进四个来,如今倒好,捅了这大的漏子。”

“奴才办事欠周详,实乃罪该万死,”孟冲缩头缩颈,一副委琐的样子,嘟哝道,“奴才本意是想多弄几个,一是备皇上挑选,二是以应不时之需。”

“这四个孩子如今在哪里?”

“还在宫中,冯保吩咐把住了各处宫门,是只蚂蚁出去,也得看清是公是母。”

“那个老太监怎么死的?”

“办事人怕露馅对皇上不利,就大胆把他处理了一下,这冯保气势汹汹,一定要把李厚义绑走,是奴才把他保了下来。”

“内阁出了个张居正,大内又出了个冯保,他们是成心和朕作对啊!”

隆庆皇帝说这话时,口气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伤感。那副颓唐的样子,仿佛不是九五至尊,手中并不握有生杀予夺之权。孟冲听罢觉得凄凉,恳求道:

“请皇上降旨,把冯保布置的各处宫禁全都撤掉。”

“好吧,你去作速办理。”隆庆皇帝挥挥手,孟冲跪谢正欲退出,隆庆皇帝又补了一句,“王九思那头的丹药,你也去催催,朕还等着吃哪。”

“是,奴才记着。”

孟冲唯唯诺诺退出,隆庆皇帝有些饿了,吩咐传膳。二三十道菜摆了满满一桌,一看这些佳肴,隆庆皇帝又胃口全无。侍膳太监添了一小碗香喷喷的鹦鹉粒米饭给他,他扒了一口,竟像嚼木屑似的全无味道,又放下碗,拣了一块芝麻煎饼吃了。这顿午膳就算对付了过去。

饭桌撤去,隆庆皇帝正对着小太监拿着的水盂漱口,外头又有太监来奏报:“陈皇后与李贵妃两位娘娘求见。”一听此话,隆庆皇帝一口水全都喷到了小太监脸上。孟冲跪奏之事弄得他心神不宁,情知两位后妃来见不是什么好事,本想传旨将她们拒之门外,一时又下不了决心。正犹豫间,陈皇后与李贵妃轻移莲步,双双走进了西暖阁。

“臣妾给皇上请安!”

陈皇后与李贵妃一齐说道,又一齐跪了下去。隆庆皇帝上前亲自将她们扶起,吩咐太监搬来软垫绣椅坐了。隆庆皇帝看着眼前这两位多日不曾召见的后妃,只见陈皇后穿着一袭织金凤花纹的荷叶色纱质裙,由于怯寒,又披了一个红绡滚边的云字披肩,脸上也薄薄地敷了一层用紫茉莉花实捣仁蒸熟制成的珍珠粉,看上去越发的雍容华贵。李贵妃还是上午会见冯保时的那身装束,只是脱了脚下的丝软靴,换了一双绣了兽头的“猫头鞋”。鞋面由红缎制成,衬着白色长裙,很是新颖别致。隆庆皇帝目不转睛地盯着李贵妃,虽然与她耳鬓厮磨十几年了,却从未发现她像今天这般美丽动人,顿时就产生了想和她亲热的念头,只是碍着陈皇后在场不好表露,便指着李贵妃脚上的鞋说:“你这双鞋很好看,往日朕不曾见你穿过。”

“蒙皇上夸奖,”李贵妃起身施了一个万福,答道,“这鞋叫‘猫儿鞋’,是苏样,妾的宫里头有位侍寝女官,是苏州人,手儿很巧,这双鞋的样式是她传出来的。”

“我看鞋头上绣的不像是猫头。”

“这是虎头,自古猫虎不分家。苏州地面女子穿这种鞋,本意是为了避邪。”

“避邪?”隆庆皇帝下意识地反问一句,“避什么邪?”

李贵妃没有作答,只是瞟了陈皇后一眼。陈皇后这时也正拿眼看她,四目相对,一股子相互激荡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原来,李贵妃自咸福宫归后,便来到慈庆宫,把发生的事情向陈皇后讲了。陈皇后正陪着李贵妃一块儿生气。冯保又赶过来禀报王凤池之死以及孟冲专横阻挠搜查的种种情状,更把李贵妃气得七窍生烟,她吩咐冯保:“你尽管搜查去,一定要把那四个小孽种找出来,出了事由我和皇后担当。”李贵妃知道孟冲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有皇上撑腰。这事儿既然已经闹开了,必定要见个山高水低,因此决定拉上陈皇后一块担待。却说冯保去了不到一个时辰,又转回坤宁宫奏道:“启禀皇后和贵妃娘娘,那四个小孽种躲在浣衣局的库房里,被奴才搜出来了。”“人呢?”李贵妃问。“关在内厂,请娘娘放心,蚂蚁都衔不走。”东厂设在大内的分衙,称作内厂,这是专门监督和惩处内宦太监的机构。李贵妃一听放了心,对陈皇后说道:“皇后姐姐,我们现在一块去见皇上吧。”陈皇后虽然怕事,但一想到“娈童”,心里头的一股子怒气也是消释不下,于是颔首答道:“也好,咱姐妹两个一块,去皇上那里讨个说法。”于是乘舆来到西暖阁。

隆庆皇帝见后妃两人对眼神,心里头便开始打鼓。他毕竟做贼心虚,连忙转移话题问李贵妃:“钧儿呢,他怎么没有一起来?”

“他在温书。”李贵妃欠身回答,接着又望了一眼陈皇后,说道,“再说臣妾和皇后想向皇上启禀一件事情,太子在场不好说话。”

“有什么话改日再谈吧,朕今日有些累了。”

隆庆皇帝支吾一句,就想打发她们走。李贵妃赶紧跪下,奏道:“臣妾所言之事,只是几句话。”陈皇后跟着也跪了下去。

隆庆皇帝本想回避,见后妃刻意纠缠,心里头便不高兴。他本可以强行逐客,怎奈他又缺乏这种魄力,无奈之下,只好哭丧着脸,又坐回到绣榻上。

李贵妃知道皇上不高兴,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也顾不得许多了,她劈头问道:“孟冲弄了四个小孽种藏在大内,不知皇上可曾知晓?”

“有这等事?不会!”隆庆皇帝矢口否认,想一想如此武断恐为不妥,又道,“这件事可把孟冲叫来一问。或许是新来的小太监,大家不认识也未可知。”

“绝对不可能是新来的小太监。”李贵妃断然说道。

“你怎么就敢断定?”

“那四个小孽种已在浣衣局库房里搜出,如今关在内厂。”

“哦!”隆庆皇帝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头埋怨孟冲办事不力,脱口问道,“谁抓的他们?”

“冯保。”

“那四个……嗯,那四个孩子说了什么?”

“暂时尚未审问。”

隆庆皇帝大大松了一口气,遮掩说道:“你们暂且回去,待冯保审问明白,再让他前来奏朕。”

隆庆皇帝再次暗示逐客,李贵妃直欲弄个水落石出,故意问道:“臣妾实不明白,这孟冲弄几个小孽种进宫作甚。何况宫里头暗中传着的一些闲言闲语,也不利皇上。”

“有何闲言闲语?”

“有人说,孟冲弄来的这几个小孽种,都是为皇上准备的。”

“为我?为我准备做甚?”

隆庆皇帝装糊涂,陈皇后没有李贵妃那样玲珑心机,说话不知婉转,这时忽然插进来冒冒失失说道:

“前些时就有传言,说孟冲偷偷领着皇上去了帘子胡同,皇上的疮,就是从那里惹回来的。”

“胡说!”

隆庆皇帝一声厉喝,忍耐了半日的怒气终于歇斯底里爆发了。他气得浑身打颤,伸出手指头,指点着跪在面前的陈皇后和李贵妃,哆嗦着说道:

“你们……你们给、给……”

他本想说“给朕滚出去”,但一句话竟未说完,就因怒火攻心、血涌头顶而双脚站立不住,顿时只觉天旋地转,身子一歪,直挺挺地倒在绣榻之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陈皇后与李贵妃吓坏了,她们赶紧起身奔到绣榻旁,只见隆庆皇帝两眼翻白,口吐白沫,两手握拳,身子抽搐,已是人事不省。

“快来人!”李贵妃喊道。

门外守值太监抢步入内,见此情状,慌忙去喊日夜在皇极门外值房里当值的太医。

太医匆促赶来,一看隆庆皇帝的状况,便知已深度中风。但他还是装样子拿了拿脉,然后对陈皇后与李贵妃跪下哽咽奏道:“皇上要大行了。”

一听此言,皇后与贵妃一起大放悲声。这时张贵也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来,伏在绣榻之前失声痛哭起来。

“张贵,你不能在这里哭了,”李贵妃强忍悲痛,擦着眼泪说道,“你快去通知内阁成员来乾清宫,不要忘了通知张阁老。”

w w w/xiao shu Otx t.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简介和目录

第一卷:木兰歌 第一回 病皇帝早朝生妄症 美贵妃衔恨说娈童

第二回 述病情太医藏隐曲 定总督首辅出奇招

第三回 主事钻营买通名妓 管家索贿说动昏官

第四回 魏侍郎惊听连环计 冯公公潜访学士府

第五回 姨太太撒泼争马桶 老和尚正色释签文

第六回 新总督街头奇断案 假老表千里访行辕

第七回 斗机心阁臣生龃龉 信妖术天子斥忠臣

第八回 江南大侠精心设局 京城铁嘴播弄玄机

第九回 密信传来愁心戚戚 死牢会见杀气腾腾

第十回 王真人逞凶酿血案 张阁老拍案捕钦差

第十一回 慈宁宫中红颜动怒 文华殿上圣意惊心

第十二回 太子无心闲房搜隐 贵妃有意洞烛其奸

第十三回 皇上驾崩阁臣听诏 街前争捕妖道潜踪

第十四回 访南岳时黜官受窘 极高明处孤鹤来临

第十五回 李按台坐镇南台寺 邵大侠月夜杀贪官

第十六回 后妃定计桃僵李代 首辅论政水复山重

第十七回 怒火中草疏陈五事 浅唱里夏月冷三更

第十八回 勘陵寝家臣传密札 访高士山人是故知

第十九回 解偈语秉烛山中夜 敲竹杠先说口头禅

第二十回 演蛤蟆戏天子罚跪 说舍利珠内相谗言

第二十一回 众言官吃瓜猜野谜 老座主会揖议除奸

第二十二回 辗转烹茶乃真名士 指点迷津是假病人

第二十三回 紫禁城响彻登闻鼓 西暖阁惊听劾奸疏

第二十四回 东厂豪校计诛妖道 工部老臣怒闯皇门

第二十五回 哭灵致祭愁壅心室 问禅读帖顿悟天机

第二十六回 御门宣旨权臣削籍 京南饯宴玉女悲歌

张居正2-水龙吟 第一回 邸报中连篇诳鬼话云台内京察定方针

第二回 赳赳武夫寻衅闹事谦谦君子以身殉职

第三回 度危艰折俸闯大祸 平叛乱誓拔硬头钉

第四回 动贼心思擒拿凶犯 灌迷魂药智骗中官

第五回  析时局大臣商策略 行巨贿主事为升官

第六回 为求人大舍至宝 谈家事首辅释愁怀

第七回 左侍郎借酒论政敌 薰风阁突降种瓜人

第八回 卖艺人席间演幻术 老座主片纸示危机

第九回 议京察大僚思毒计 狎淫邪总管善摧花

第十回 冯公公读折耍手腕 李太后吃茶识股肱

第十一回 送风葫芦取悦皇上 练隐忍术笼络太监

第十二回 探虚实天官来内阁 斥官蠹宰辅说民谣

第十三回 访衰翁决心惩滑吏 弃海瑞论政远清流

第十四回 荐贪官宫府成交易 获颁赐政友论襟怀

第十五回 老鸨母诲淫真龌龊 白浪子嫖妓遇名媛

第十六回 悍妇人邀功反惹祸 王御史视察出蹊跷

第十七回 还夙愿李太后礼佛 选替身代皇上出家

第十八回 大和尚进言多建庙 老国丈告状说舆情

第十九回 积香庐今宵来显客 花月夜首辅会玉娘

第二十回 绕内阁宫中传圣谕 出命案夜半又惊心

第二十一回 老苍头含泪卖苏木 大总管领命会巨商

第二十二回 谈交易奸商偷算账 狎坤道行酒用弓鞋

第二十三回 繁华酒肆密室开红 寂寥小院主事悬梁

第二十四回 细说经筵宫府异趣 传谕旧闻首辅欷

第二十五回 办丧事堂官招数恶 抨时政侍郎意气昂

第二十六回 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

第二十七回 治顽擒凶军门设计 杀鸡吓猴督帅扬威

第二十八回 黑寡妇勇斗金翅王 毕大爷败走秋魁府

第二十九回 游管家矫情帮巨贾 金秀才大侃蟋蟀经

第三十回 交税银杨提举耍滑 对账册王部堂蹙眉

第三十一回 减免田赋匠心独运 咆哮公堂微臣求谒

第三十二回 礼部请银心怀叵测 命官参赌为国分忧

第三十三回 卜玄机近侍先探路 择吉日母子出深宫

第三十四回 武清伯荐官为私利 邱得用削职因属狗

第三十五回 众官员公祭童立本 无情火烧毁老胡同

第三十六回 借拟票宰揆开新政 得密札明月照愁心

张居正3-金缕曲第 一 回 李国舅弄玄扮妖道孙督造报忧启衅端

第 二 回 说龙袍李太后动怒送奶子冯公公示敬

第 三 回 老臣受骗骤临祸事 宅揆召见面授机宜

第 四 回 白发衔冤昏死内阁 红颜薄命洒泪空楼

第 五 回 谈笑间柔情真似水论政时冷面却如霜

第 六 回 听口戏外廷传劾折抚瑶琴黠仆献鸩谋

第 七 回 为淫乐恶太监毙命辩部疏小皇上问师

第 八 回 张宅揆接旨进古寺 李太后冷峭斥奴才

第 九 回 说子粒田慈圣动怒 唱岭儿调玉女伤春

第 十 回 伤太爷承差闯大祸讨见识御史得奇闻

第十一回 赵知府蝎心施毒计宋师爷巧舌诳冤囚

第十二回 为济困贱卖龙泉剑 言告状却送戒石铭

第十三回 抨新政京城传谤画 揭家丑圣母识良臣

第十四回 送乌骨鸡县令受辱 拆石牌坊知府惊心

第十五回 应天馆拜访神秘客铁女寺毒杀贪鄙人

第十六回 言政言商皇亲思利 说春说帛铁嘴谈玄

第十七回 锦幄中君臣论国是 花厅内宰辅和情诗

第十八回 样样淫情引君入瓮 炎炎夏日扫雪烹茶

第十九回 惩黠仆震怒张首辅 告御状挟愤戚将军

第二十回 老国丈上吊为避祸 小玉娘哀告救恩公

第二十一回 扇子厅扶乩问神意 总督府设宴斩狂人

第二十二回 邀五公齐瞻年节礼 对空房捧读绝情诗

第二十三回 询抚臣定清田大计 闻父丧感圣眷优渥

第二十四回 议夺情天官思抗旨 陈利害皇上动威权

第二十五回 天香楼上书生意气 羊毫笔底词客情怀

第二十六回 说清田新官三把火 论星变名士一封疏

第二十七回 气咻咻皇上下严旨 怒冲冲首辅斥词臣

第二十八回 午门廷杖血飞似雨 微臣忤旨气贯如虹

张居正4-火凤凰 第 一 回 钱知府迎宾谋胜局 张首辅南归似帝王

第 二 回 挂诗匾弄玄为邀宠 会贬官谠论诉危情

第 三 回 怒马如龙举城争睹 盛筵巧谏循吏佯疯

第 四 回 买花盆宠太监耍滑 议奏折小皇上动怒

第 五 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

第 六 回 说白猿故人悲失路论大捷野老析疑云

第 七 回 孝棚内会见三台长 墓道前惊闻风雨声

第 八 回 何心隐颠狂送怪物 金学曾缜密论沉疴

第 九 回 粮道街密议签拘票 宝通寺深夜逮狂人

第 十 回 救友显和尚菩萨道 危难见学台烈士心

第十一回 品魁龙珠皇上给赏 逛西瓜摊客用使坏

第十二回 万岁爷初尝神仙宴 小太监荐赏春宫图

第十三回 谈度牒巧使系縻术 说玉娘触痛离别情

第十四回 金学曾智布黄蜂阵 陈督抚深析宰揆心

第十五回 唱荤曲李阎王献丑 禁书院何圣人毙命

第十六回 给事中密访杀降事 大宰揆情动老天官

第十七回 细论丑闻君臣晤对拘拿纨祷冯保诛心

第十八回 建造法坛吕府祈福 接闻圣旨次辅殒命

第十九回 朱翊钧寻欢曲流馆 李太后夜闯御花园

第二十回 李太后欲废万历帝 内外相密谋恭默室

第二十一回 下罪己诏权臣代笔读废帝诗圣上伤怀

第二十二回 李同知京城访故友金侍郎寒夜听民瘼

第二十三回 议时政热茶酬旧雨 进陋巷首辅慰功臣

第二十四回 朱翊钧索银说歪理 戚大帅春节送胡姬

第二十五回 猜灯谜说龙马精神 献颂诗免百姓欠赋

第二十六回 冯保探病窥猜圣意 钱普求见又启新忧

第二十七回 失龙袍万岁爷震怒 弹锦瑟老公公神伤

第二十八回 赈灾情急抱病面圣 盼孙心切懿旨册妃

第二十九回 乞生还宫中传急折 弥留际首辅诉深忧

第三十回 万岁爷秉灯谈鬼事 大太监深夜访权臣

第三十一回 老公公抽签问灾咎 新宰辅装傻掩机心

第三十二回 见门生苦心猜圣意 入平台造膝沐惊风

第三十三回 玉蟾楼密议掏墙法 夫人庙乞讨护身符

第三十四回 慈宁宫冯保告刁状 西暖阁张鲸说奇毫

第三十五回 李太后怒颜询政务司礼监倾轧起风云

第三十六回 剑影刀光仇生肘腋 风声鹤唳祸起萧墙

第三十七回 魅影袭来魂惊午夜 琴音惆怅泪洒寒秋

第三十八回 送金像君王用权术 看抄单太后悟沧桑

第三十九回 愤写血书孝子自尽 痛饮鸩酒玉女殉情

正文

第三十九回 愤写血书孝子自尽 痛饮鸩酒玉女殉情

第三十八回 送金像君王用权术 看抄单太后悟沧桑

第三十七回 魅影袭来魂惊午夜 琴音惆怅泪洒寒秋

第三十六回 剑影刀光仇生肘腋 风声鹤唳祸起萧墙

第三十五回 李太后怒颜询政务司礼监倾轧起风云

第三十四回 慈宁宫冯保告刁状 西暖阁张鲸说奇毫

第三十三回 玉蟾楼密议掏墙法 夫人庙乞讨护身符

第三十二回 见门生苦心猜圣意 入平台造膝沐惊风

第三十一回 老公公抽签问灾咎 新宰辅装傻掩机心

第三十回 万岁爷秉灯谈鬼事 大太监深夜访权臣

第二十九回 乞生还宫中传急折 弥留际首辅诉深忧

第二十八回 赈灾情急抱病面圣 盼孙心切懿旨册妃

第二十七回 失龙袍万岁爷震怒 弹锦瑟老公公神伤

第二十六回 冯保探病窥猜圣意 钱普求见又启新忧

第二十五回 猜灯谜说龙马精神 献颂诗免百姓欠赋

第二十四回 朱翊钧索银说歪理 戚大帅春节送胡姬

第二十三回 议时政热茶酬旧雨 进陋巷首辅慰功臣

第二十二回 李同知京城访故友金侍郎寒夜听民瘼

第二十一回 下罪己诏权臣代笔读废帝诗圣上伤怀

第二十回 李太后欲废万历帝 内外相密谋恭默室

第十九回 朱翊钧寻欢曲流馆 李太后夜闯御花园

第十八回 建造法坛吕府祈福 接闻圣旨次辅殒命

第十七回 细论丑闻君臣晤对拘拿纨祷冯保诛心

第十六回 给事中密访杀降事 大宰揆情动老天官

第十五回 唱荤曲李阎王献丑 禁书院何圣人毙命

第十四回 金学曾智布黄蜂阵 陈督抚深析宰揆心

第十三回 谈度牒巧使系縻术 说玉娘触痛离别情

第十二回 万岁爷初尝神仙宴 小太监荐赏春宫图

第十一回 品魁龙珠皇上给赏 逛西瓜摊客用使坏

第 十 回 救友显和尚菩萨道 危难见学台烈士心

第 九 回 粮道街密议签拘票 宝通寺深夜逮狂人

第 八 回 何心隐颠狂送怪物 金学曾缜密论沉疴

第 七 回 孝棚内会见三台长 墓道前惊闻风雨声

第 六 回 说白猿故人悲失路论大捷野老析疑云

第 五 回 颁度牒大僚争空额 接谕旨阁老动悲情

第 四 回 买花盆宠太监耍滑 议奏折小皇上动怒

第 三 回 怒马如龙举城争睹 盛筵巧谏循吏佯疯

第 二 回 挂诗匾弄玄为邀宠 会贬官谠论诉危情

张居正4-火凤凰 第 一 回 钱知府迎宾谋胜局 张首辅南归似帝王

第二十八回 午门廷杖血飞似雨 微臣忤旨气贯如虹

第二十七回 气咻咻皇上下严旨 怒冲冲首辅斥词臣

第二十六回 说清田新官三把火 论星变名士一封疏

第二十五回 天香楼上书生意气 羊毫笔底词客情怀

第二十四回 议夺情天官思抗旨 陈利害皇上动威权

第二十三回 询抚臣定清田大计 闻父丧感圣眷优渥

第二十二回 邀五公齐瞻年节礼 对空房捧读绝情诗

第二十一回 扇子厅扶乩问神意 总督府设宴斩狂人

第二十回 老国丈上吊为避祸 小玉娘哀告救恩公

第十九回 惩黠仆震怒张首辅 告御状挟愤戚将军

第十八回 样样淫情引君入瓮 炎炎夏日扫雪烹茶

第十七回 锦幄中君臣论国是 花厅内宰辅和情诗

第十六回 言政言商皇亲思利 说春说帛铁嘴谈玄

第十五回 应天馆拜访神秘客铁女寺毒杀贪鄙人

第十四回 送乌骨鸡县令受辱 拆石牌坊知府惊心

第十三回 抨新政京城传谤画 揭家丑圣母识良臣

第十二回 为济困贱卖龙泉剑 言告状却送戒石铭

第十一回 赵知府蝎心施毒计宋师爷巧舌诳冤囚

第 十 回 伤太爷承差闯大祸讨见识御史得奇闻

第 九 回 说子粒田慈圣动怒 唱岭儿调玉女伤春

第 八 回 张宅揆接旨进古寺 李太后冷峭斥奴才

第 七 回 为淫乐恶太监毙命辩部疏小皇上问师

第 六 回 听口戏外廷传劾折抚瑶琴黠仆献鸩谋

第 五 回 谈笑间柔情真似水论政时冷面却如霜

第 四 回 白发衔冤昏死内阁 红颜薄命洒泪空楼

第 三 回 老臣受骗骤临祸事 宅揆召见面授机宜

第 二 回 说龙袍李太后动怒送奶子冯公公示敬

张居正3-金缕曲第 一 回 李国舅弄玄扮妖道孙督造报忧启衅端

第三十六回 借拟票宰揆开新政 得密札明月照愁心

第三十五回 众官员公祭童立本 无情火烧毁老胡同

第三十四回 武清伯荐官为私利 邱得用削职因属狗

第三十三回 卜玄机近侍先探路 择吉日母子出深宫

第三十二回 礼部请银心怀叵测 命官参赌为国分忧

第三十一回 减免田赋匠心独运 咆哮公堂微臣求谒

第三十回 交税银杨提举耍滑 对账册王部堂蹙眉

第二十九回 游管家矫情帮巨贾 金秀才大侃蟋蟀经

第二十八回 黑寡妇勇斗金翅王 毕大爷败走秋魁府

第二十七回 治顽擒凶军门设计 杀鸡吓猴督帅扬威

第二十六回 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

第二十五回 办丧事堂官招数恶 抨时政侍郎意气昂

第二十四回 细说经筵宫府异趣 传谕旧闻首辅欷

第二十三回 繁华酒肆密室开红 寂寥小院主事悬梁

第二十二回 谈交易奸商偷算账 狎坤道行酒用弓鞋

第二十一回 老苍头含泪卖苏木 大总管领命会巨商

第二十回 绕内阁宫中传圣谕 出命案夜半又惊心

第十九回 积香庐今宵来显客 花月夜首辅会玉娘

第十八回 大和尚进言多建庙 老国丈告状说舆情

第十七回 还夙愿李太后礼佛 选替身代皇上出家

第十六回 悍妇人邀功反惹祸 王御史视察出蹊跷

第十五回 老鸨母诲淫真龌龊 白浪子嫖妓遇名媛

第十四回 荐贪官宫府成交易 获颁赐政友论襟怀

第十三回 访衰翁决心惩滑吏 弃海瑞论政远清流

第十二回 探虚实天官来内阁 斥官蠹宰辅说民谣

第十一回 送风葫芦取悦皇上 练隐忍术笼络太监

第十回 冯公公读折耍手腕 李太后吃茶识股肱

第九回 议京察大僚思毒计 狎淫邪总管善摧花

第八回 卖艺人席间演幻术 老座主片纸示危机

第七回 左侍郎借酒论政敌 薰风阁突降种瓜人

第六回 为求人大舍至宝 谈家事首辅释愁怀

第五回  析时局大臣商策略 行巨贿主事为升官

第四回 动贼心思擒拿凶犯 灌迷魂药智骗中官

第三回 度危艰折俸闯大祸 平叛乱誓拔硬头钉

第二回 赳赳武夫寻衅闹事谦谦君子以身殉职

张居正2-水龙吟 第一回 邸报中连篇诳鬼话云台内京察定方针

第二十六回 御门宣旨权臣削籍 京南饯宴玉女悲歌

第二十五回 哭灵致祭愁壅心室 问禅读帖顿悟天机

第二十四回 东厂豪校计诛妖道 工部老臣怒闯皇门

第二十三回 紫禁城响彻登闻鼓 西暖阁惊听劾奸疏

第二十二回 辗转烹茶乃真名士 指点迷津是假病人

第二十一回 众言官吃瓜猜野谜 老座主会揖议除奸

第二十回 演蛤蟆戏天子罚跪 说舍利珠内相谗言

第十九回 解偈语秉烛山中夜 敲竹杠先说口头禅

第十八回 勘陵寝家臣传密札 访高士山人是故知

第十七回 怒火中草疏陈五事 浅唱里夏月冷三更

第十六回 后妃定计桃僵李代 首辅论政水复山重

第十五回 李按台坐镇南台寺 邵大侠月夜杀贪官

第十四回 访南岳时黜官受窘 极高明处孤鹤来临

第十三回 皇上驾崩阁臣听诏 街前争捕妖道潜踪

第十二回 太子无心闲房搜隐 贵妃有意洞烛其奸

第十一回 慈宁宫中红颜动怒 文华殿上圣意惊心

第十回 王真人逞凶酿血案 张阁老拍案捕钦差

第九回 密信传来愁心戚戚 死牢会见杀气腾腾

第八回 江南大侠精心设局 京城铁嘴播弄玄机

第七回 斗机心阁臣生龃龉 信妖术天子斥忠臣

第六回 新总督街头奇断案 假老表千里访行辕

第五回 姨太太撒泼争马桶 老和尚正色释签文

第四回 魏侍郎惊听连环计 冯公公潜访学士府

第三回 主事钻营买通名妓 管家索贿说动昏官

第二回 述病情太医藏隐曲 定总督首辅出奇招

第一卷:木兰歌 第一回 病皇帝早朝生妄症 美贵妃衔恨说娈童

简介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