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风雪 第二章 取经

大妈怀着彷徨苦闷的心情,到县里找张书记谈了很长时间,就像一阵清风那样,吹散了眼前的迷雾。她匆匆忙忙吃丫两块红山药,喝了一碗菜白粥,就跑到小契家来。

  小契父儿俩正蹲在当屋小炕桌旁边吃饭。炕桌上堆着七八个白面卷子,还有一盘紫乌乌的熟猪肉。小旦儿那孩子一只手攥着个大白面卷子,一只手抓着肥猪肉片子,吃得正香着呢,大妈一看就知道这是用粮食在街上换的,不由得叹了口气。

  “小契呀,别人的话,你怎么一句也不听呵?像你这样个吃法,还能吃几天哪?”

  小契把头一摆,用下巴颏朝尾角盛粮食的瓦罐一指,说:“嫂子,你瞅瞅!我们父儿俩就是变成小家雀儿,也吃不了几天了。”

  大妈走过去一看,灰瓦罐里只剩下小半罐棒子糁儿:再往盛粮食的大缸探了探手,最多也不过几十斤红高粱,大妈把手缩回来,神色有些凄然。

  小契看看大妈的脸色,宽解地笑了一笑,说:

  “这也没啥!……过一时说一时!反正我也不打算在这儿呆多少天了。”

  “你就当真要走?”

  “这还有假?!”小契又笑了一笑,“把这点粮食吃完就走!人常说:‘人逄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多’,一点不假!我今儿个往炕上一仰就睡误了’。一听,门口有敲梆子的,孩子跑来说,卖白面卷子的来了,说着口水都流出来。看着真叫人可怜!我想,反正快走了,还给谁细着!就择了两升高粱,换两斤卷子。这时候,正好又来了个卖熟猪肉的,一问,是条瘟猪,也不贵,我就一不做,二不休,让孩子吃了再说。早吃完早走!”

  “依我看,你走不了。”大妈说。

  “你看我离不开孩子,是不?”小契看了旦儿一眼,凄然地说,“我准备送他到姥姥家去。”

  “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个,”大妈摆摆手,凑到小契耳边,悄声地说,“上面下来任务了!”

  “什么任务?”

  “党的任务。”大妈严肃而有点神秘地说,“社会往前走了。上级叫咱们先试验办农业合作社哩!”

  “什么合作社?”

  “也就是集体农庄,把地统统伙在一起.搞社会主义。”

  “你别诳人了吧!”小契不相信地笑了一笑。

  “怎么诳你?”大妈镇着脸说,“自从那天你一说要走,我就到县里找大老张去了。……”

  “你见着他了?”

  “我们直谈了大半宿哩。”

  小契眨巴着眼问;“他提我了没有?”

  “他还能忘了你?”大妈说,“我一见他,还没说上三句话,他就问:‘我的老伙伴呢,他现时生活怎么样?’我就照实说了,我说,‘他生活可是不强,房也去了,地也卖了!’……”

  “唉唉,”小契立刻打断她的话,“你看你说这个干什么!他批评我了没有?”

  “没有,”大妈摇了摇头,“他只是叹了口气,半天才说:‘这也是难免哪!像小契这样的干部,一心扑革命,扑工作,饭也顾不了吃,觉也顾不得睡,地里打粮食自然就没有别人多,遇见三灾两难,不去地怎么办?’……”

  “还是他,他……了解我。”小契的红眼睛里闪着隐约可见的泪光。

  大妈沉了沉,又接着说:

  “我把这村困难户的情况都跟他谈了,他说,不光咱这个村,别的村,全县也都是这样。没有想到土改以后,阶级分化这么快。他还说,要不办合作社,过不了几年,连小契这样的人都得端人家的饭碗,给人家当长工去。”

  小契的手指头像风里的小树叶子似地颤抖者,低下头去,没有说话。沉了半晌,站起来说:

  “照我看,咱们老区就是该迈这一步了。咱们辛辛苦苦闹革命为了什么?死了这么多人为了什么?你看,现在有些人,一心发财致富,捣腾买卖,连个会都不愿开,这革命就是为了他们革的吧?”

  小契气虎虎地,舀了半瓢凉水咕咚咕咚一喝,把那个空瓢乓地往缸里一丢:“叫我看,咱们干脆把地,把东西都伙伙在一块儿,吃饭干活最好。”

  大妈见小契情绪有些起来了,心中暗暗高兴,就乘势说:

  “我听大老张说,心花都开了。我就对他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呀,这样的好事,没有人领头去办,也是枉然。说到这儿,大老张就说:‘小契呢,你不会叫他领着头干么?’我说,咳,你别提小契了,人家正忙着到外头找工作哩!你去亲自跟他谈谈吧,我说下大天来也是不行。……”

  “看看,”小契把手一甩,“你在那儿老提这干什么!他骂了我没有?”

  “大老张听我这么一说,就哈哈一笑,说:‘你别听他,那是故意给你说着玩的。只要你把这件大事跟他一提,你就是用大棍子抡他他也不走。’他还说:‘你想想,嫂子,八路乍来那时候,很多庄稼人想出头又不敢出头,在凤凰堡头一个站出来的是谁?抗日,土改,站在最前面的是谁?不都是我那个老伙伴么?你这次跟他一说,他要不冲到前头那才怪哩!’”

  “这,这大老张……”小契的嘴唇颤抖着,一颗圆大的热泪珠,跌到他粗糙的大手上。沉了半晌,才抬起头来说,“嫂子,别提那些事了,你看该怎么办,就分派我吧!”

  “你不走了?”

  “不走啦!”小契把腿一拍。

  “那就好。……”大妈的眼角上也像有一颗明亮的露珠闪落下来,笑了。她说,“你是不知道我这心哪,自从那天你一说要走,我这心就像吊到半天云里,没着没落的。咱村的复杂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哇!”

  小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要有一点办法,也不会想到走这一步。”

  两个人谈话的工夫,小旦这孩子竟吃了两三个卷子,一盘紫乌乌的瘟猪肉,剩得也不多了。吃完,也像他父亲那样,抓起大瓢咕咚咕咚喝了一气凉水,然后把大瓢乓地扔到水缸里。接着,就跑到院子里玩起来,不是学他父亲追小牲口,就是两腿擘开,摆出架势学撒网打鱼,还在外面喊:

  “爹,咱到河边去吧,再撒它一网!”

  “你瞅瞅,”大妈笑着说,“长大了,又是一个小契!”

  小契站起来,冲着门外喊:“你给我滚到一边去!”一面又回过头嘿嘿一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这作风都叫他学上了。”

  大妈听说小契不走了,像千斤重担落地,多日来的抑郁孤寂之感,为之一扫。由于心情愉快,她把到城里去同张书记谈的话,都同小契谈了。小契也像饮了一杯浓酒似的,精神振奋起来。共同的新任务,望一次锤炼着他们的友谊,使他们彼此都觉得心头热烘烘的,像听到新的冲锋号音,渴颦着继续奋发前进。

  小契从他的口袋里翻了半天,翻出一个烟头抽着说:

  “嫂子,这办社好是好,可是咱们一点经验都没有,真是狗咬刺猬,不知道从哪儿下嘴。”

  “我也不知道两条腿该先迈哪一步。”大妈面带愁容地说.“咱们是不是先在支委会上研究一下?”

  “跟谁研究?”小契气虎虎地说。“七个支委:两个南下了;一个不在家;王老好工作没找着,在北京他女婿那儿享福;大能人不照面,你耽误他一分钟,就像挖他二两肉似的。前几天,他刚从天津捣腾洋布回来,今天天不明又去北京,不知道捣腾什么。我查完夜,刚往回走,影影绰绰看见一个人往村外奔,我当是坏人呢,扑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他。……”

  “反正咱们不能等着!”大妈决断地说,“听大老张说,饶阳县有个耿长锁,办了一个‘土地合伙组’,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我真想去看看,可又一想,离咱这儿好几百里,要走着去,来回得半个月,咱俩手头都紧,连个盘缠钱也没有。……”

  听到这里,小契忽然眼睛一亮.说:

  “嫂子,你可认得姚长腿么?”

  “咋不认得?”大妈说,“那年他扒上火车,砍死了两个日本兵,还撒了好多传单,以后选上民兵英雄,我们还一道去边区参加过群英会哩!”

  “对对,就是他!”小契说,“我上个月在集上听人说,他到耿长锁那儿去过,回来净讲耿长锁的事儿,咱们是不是去找找他?”

  大妈兴奋地把两手一拍,说:

  “这倒好!”

  “可也不近哪,小二百里子哩!”

  “那算什么!”大妈把头一摆,“我当年跟着八路行军,还不是一样地走!”

  “嫂子,年纪不饶人哪!”小契笑了一笑,指着外间屋放的一辆破车子说,“我到集上找点零件,抓紧时间把它修修。然后把你带上,要是顺利,有大半天也就到了。你看行不?”

  大妈把手一挥:“好,就这么办!”

  事情就这么定了。大妈心情愉快,脚步轻松地回到家里,对待老大伯的态度也颇与平时不同。第二天一早,天还不甚明,就推老大伯起来,到集上去卖烟叶。小契饭都吃不上了,当然不能让他准备盘缠。小契这边也忙碌起来。他的这辆破车,还是抗日末期部队送给他的胜利品,由于零件缺损太多。好几年没有骑了。当然也正因为过于破旧,没有被他的主人卖掉。大妈刚走,小契就跑到镇子上,东找一个零什,西找一个零件,因为那些人都尝过他那“小牲口”的美味,也都热情地帮助他。小契又经过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勉勉强强修理上了。第三天一早.就把那辆破车子推到大妈门口。大妈早已准备好干粮,并且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大伯把他们送到村口上路。

  那小契由于这些日子情绪不佳,头也没剃,脸也没刮,头发胡子都长得很长。不知临时从哪里扯出一件小破棉袄披着,看去很不像样。但却精神抖擞,就像过去执行战斗任务似的,有说有笑,推着那辆破车子,一直走在前而。刚到村口,他就停住车,指指车座后的行李架说:

  “上车吧,嫂子,这就是你的宝座。”

  “小契,”大伯瞅着那辆破车不放心地说.“到底行不行呵?”

  “没问题!”小契把头一扬。

  “我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哩!”大妈笑了笑,倒着身子,坐在车座后面,一只手还提着盛干粮的手巾包儿。

  小契等大妈坐好,紧推几步,就飞身上车。刚上去,那车就吱吱哑哑地响起来。没有走出多远,遇到一个水垄沟,由于没有前后闸,小契一时来不及,就把大妈翻到水垄沟里去了。

  大伯急忙跑过去,大妈已经站起来,幸好垄沟里没水,大妈拍了拍土。

  “小契呀,你,你……”大伯结结巴巴地,“我说你骑慢一点!你嫂子这身子骨可不算强!”

  “快回去吧!”大妈斥打着大伯,笑了一笑,又上了车,“这么大年纪了,说这话叫人听着多寒碜哪!”

  “到底是老夫老妻哟!”

  小契也笑了一笑。这次他手握双把,聚精会神地蹬起来。这一对亲密的战友,这一对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在晨风里踏上了正南的土路。破车吱吱哑哑地响着,在早晨布满白霜的大野上,留下一道清晰的印痕。……

  从风凰堡到徐水的姚家庄有一百七八十里,小契鼓着劲想一天赶到。开头也还算顺利。谁知五六十里以后,由于齿轮过于老旧,链子就不断脱落。三里一停,五里一站,还不到一百里路,天就黑了。只好在一个村庄里借宿。为了省钱,两个人没进饭铺,吃了点携带的干粮,喝了点凉水。小契又连夜修车,很晚才安歇。不料第二天车子的里带又出了毛病,漏了气,只好步行,天黑也没有赶到。第三天早晨,将车子推到一个镇店地方,把带补好,这才在上午十时左右赶到了姚家庄;不巧长腿姚刚刚出门,到十五里以外赶集去了。

  大妈一向性急,自然不愿久等,两个人又赶到集上来找老姚。幸而集不大,只转了半趟街,大妈就停住脚步,往前一指,说:“你看,那不是老姚是谁?”小契一看,路旁人丛里有一个出奇的高个子,30多岁年纪,小头,长腿,穿着一件褪了色的日本人的破军大衣,只搭到膝盖那里。他正同人高谈阔论,不时地嘎嘎笑着。集上人多声杂,大妈连着喊了好几声,长腿姚才转过脸来,惊讶地说:

  “是你呀。杨大妈!”

  说着分开众人,迈开大长腿,三脚两步就赶了过来,双手捧住大妈的手摇晃着说:

  “大妈,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我是叫人家背了来的!”大妈指指小契的破车子,微微一笑。接着给他们两个作了介绍。

  “大妈,”长腿姚满脸是笑地说,“自从那年咱们到边区开会,眨眼好几年了,老想上看你,总也不得空。”

  “别说漂亮话了!”大妈说, “你大妈要不来,谁也不去看我。”

  “哈哈,大妈还是这个脾气。”长腿姚嘎嘎笑了一阵,“这回来,怕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吧?”

  “就是找你!”大妈用指头点着他说。

  “走,到我家去!”

  长腿姚拉着大妈。大妈告诉他已经去过了,要找个清静地方谈谈。长腿姚拗不过,只好跟大妈来到村外,小契推着破车子跟在后面,三个人避开人多的地方,在一个打麦场里靠着麦秸垛坐下来。

  老姚掏出半盒纸烟,大家抽着。大妈开门见山地说:

  “老姚,听说你这个大长腿到耿长锁那儿去过?”

  老姚笑着说:“你是不是想成立合作社呀?”

  “咳,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办合作社?”大妈笑了一笑,“是别人托我问的。我问你,你到他那儿去过吗?”

  “去是没有去过,他的事儿我还是听到不少。”老姚说,“我老想见见他,跟他谈谈,可总是没有机会。前两个月,我从北京开战斗英雄大会回来,路过保定,住在招待所里,碰到一个庄稼老头儿,穿个小白粗布褂儿,蒙着块白手巾,留着稀零零两撇小胡子,非常和善,说话也细声细气的,说实话,我当时没有怎么注意他,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咱冀中鼎鼎大名的耿长锁!真是把人后悔死了!”

  “我问你,他那社办得怎么样?”

  “听说,气派大极了!”老姚兴奋地说,“过去咱们这里的财主,一说家里拴几套马车,轿车,槽上有十几匹大牲口,就算了不起了;可耿长锁那社,早晨钟一响,人欢马叫,花轱辘大马车能摆出大半道街,干起活来,你说是小伙老头儿,你说是闺女媳妇,都是唱着歌往前冲。”

  大妈笑了,眼睛瞅着老姚,笑得动人极啦。

  “小说别人,我就纳闷儿,”太妈说,“这一家一户还吵包子闹分家哩,这么多户合到一块儿能行么?”

  “分的粮食多呀!”老姚说,“他们每户比起单干那阵儿能多分好几百斤,他怎么不干?真是拆都拆不开。听说,他村里有一个富裕中农,是个种地把式,又是个土圣人,一直不服气,跟他们竞赛了好几年,看准的产量高,到底还是输了!再说,再说……”长腿姚又点起一支烟.带着无限敬佩的神情说道,“人家耿长锁那真可以说是大公无私,公家的便宜硬是一丝不沾,这就把大家团结住了。他在村里还当着支部书记,土改时候分房子,他自己不分,让贫雇农多分:临到扩兵,先把自己的小子送出去;社里要盖油房,没有砖瓦木料,就把自己准备的砖瓦木料惜出术。这耿长锁年纪也不小了,身予骨不算强,常到这里那里开会,又不会骑车子,社里人怜惜他,说给咱们长锁买个小毛驴吧,让他骑着也省点劲。可是耿长锁笑着说:‘这可使不得!你们想想,过去地主催租子,就是骑着个小毛驴儿,背着个算盘,这儿串串,那儿串串,我也骑上这个,成了什么啦?’所以这会儿,他不管到哪儿开会,还是蔫不唧地在地下走。开完会回来,哪怕还有一个钟头,也得到地里上,跟大伙一块劳动。夏天耪地,又热又累,到地头上谁也不愿动了,这时候,他总是蔫不唧地提起水罐子,到井台上拔了水来,说: ‘同志们,喝水!喝水……”

  “真不赖呆!”小契眨巴着红红的眼睛,羡慕地问:“他是什么时候入党的?”

  “入党嘛,跟咱们也差不许多。”老姚说,“可是人家心里有路数呀!什么问题,都想得远,想得宽。你比如说,他们村有四个孤儿。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六七岁,托给本家管,到时候给那么一点粮食,饿得孩子直啼哭。孩子的姥姥来了,一手拉着一个,哭哭啼啼地要入社。这时候,社才办起四年,只有十五户,家底也确实很薄,有人就说:‘多来了两个长嘴物,咱们的社就办好咧?’有的说:‘多来些这样的人,大伙再拿上棍子要饭吧!破篮子和打狗棍还在棚子底下放着哩!’可是耿长锁还是耐心说服呵,说服呵,把孩子收下了。冬天有棉,夏天有单,柴米油盐样样都得结记。长锁在县里开会,一下大雨就坐不住了,怕房子不结实,砸住了孩子们。……”

  “这人思想就是好!”小契点头赞叹着。

  “思想好,这是一方而;另一方面,也是成社的优越性。”老姚纠正说,“要不是成社,这些没爹没娘的苦孩子,就是想安插也没法安插呀!”

  大妈沉在思索里,想起小契、金丝、郭祥他娘,瞎老齐……这些凤凰堡的穷户们。

  长腿姚看看太阳,已是正午时分,就立起身来,把沾到他那件日本军大衣上的麦秸拍打了拍打,说:

  “大妈,也就是这些材料了。”

  “怎么,你要走?”大妈抬起头问。

  “我下午还有事儿哩!”

  “不行!”大妈果断地摆摆手,要他坐在原来的地方,“我还有好多问题没问哩。我问你,他这个社倒是怎么办起来的?”

  老姚又坐下来说:

  “1943年腊月天,毛主席让咱们组织起来闹生产这件事,你还记得不?”

  大妈手扶额头,思索了一阵,说:

  “仿佛谁在地道里给我念叨过。”

  “对,就是这个时候。”老姚说,“他那地方,虽然不像咱们这里残酷,也是三里二里一个炮楼,加上闹灾荒,卖儿卖女的,无其数。耿长锁还饿死了一次,又被救过来,他的老婆也带着孩子讨吃去了。这时候,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这里组织了个隐蔽经济组,拨给他们一百斤小米,让他组织几户打绳卖,好救个活命。开头只有四户人家,白天黑夜在一块打绳,赚一点钱糊口。可是等到开春种地,问题来了:各家回去种地,就顾不上打绳,打绳组就得散;打绳组散了,又没得吃。他们就干脆把地合起来,成了一个土地合伙组,一班种地,一班打绳。这耿长锁,你别看他绵绵软软的,他是一条道走到黑。他这社也经过几起几落,变大又变小,变小又变大,可是一直坚持下来。嘿嘿,没想到,这就是咱冀中的第一个农业合作社!转眼问,人家早跑到咱们前头去了。”

  大妈笑着说:“你这个长腿,也没人家跑得快呀!”

  “可不,”老姚说,“那时候,我专门研究怎么扒火车了!”

  长腿姚说到这里,又立起身子,赔笑说:

  “大妈,我可真该走了。”

  “你到底有什么急事呵?”

  “大妈,我给你实说吧,”老姚显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弯着腰,附在土=妈耳边,悄悄地说,“我也结记着成社哩。今天区干部来,我们商量开头一次会。”

  “好好,那我不留你。”大妈说着,朝小契丢了个眼色,仰起脸望望太阳说,“到吃饭时候了吧?”

  小契立刻会意,跳起来双手拉住老姚:

  “对对,这饭可不能不吃呀!走,咱们在集上喝两盅去!”

  “下一次,下一次……”老姚想挣脱身子。

  “你听我说,老姚,”小契紧紧抓住他的肩膀,“你同我这老嫂子是熟人了;可咱俩是头一回见面呀,是不?你要不去,那就是瞧不起我。”

  大妈也站起身。拍拍土,从旁挖苦说:

  “老姚,你是不是怕花钱哪?嗯?”

  几句话说得老姚没了主意。大妈又使了一个眼色,小契手推起破车子,一手拉着老姚,往集市中心走去。街道旁边,搭了一溜布棚,都是卖小吃的,有卖烧饼果子的,卖熟猪肉的,还有卖大碗面、豆腐脑儿的。热闹的叫卖声,使那些食物,增添了格外诱人的香味。小契支起车子,选了一处有卖酒的地方坐下,用他那在客人面前素有的慷慨豪爽的风度喊道:

  “先打半斤!”

  两个人热热闹闹地喝起来。大妈量不大,心思又不在酒上。只喝了小半盅儿,就问:

  “老姚,你还没有说,那入社的人,有的劳力多,有的劳力少,有的地多,有的地少,打下粮食,可怎么个分法?”

  “先搞地五劳五!”

  “什么叫地五劳五'”

  “你干吗问这么细呀?”老姚擎起酒盅笑着,“你是不是也想成立社呀?”

  “这个你就不用问了!”大妈也笑着说。

  “你呀,心眼就是多!”

  “这可是一贯的了。”小契附和着说。

  三个人都嘎嘎地笑了。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一部 山雨 第一章 故乡

第一部 山雨 第二章 柳笛

第一部 山雨 第三章 母亲

第一部 山雨 第五章 金丝

第一部 山雨 第六章 村长

第一部 山雨 第七章 地主

第一部 山雨 第八章 消息

第一部 山雨 第九章 惊梦

第一部 山雨 第十章  分别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一章 路上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二章 征鞍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三章 营长

第一部 山雨 第十四章 争论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五章 政委

第一部 山雨 第十六章  江边

第二部 火光 第一章 开进

第二部 火光 第二章 木屋

第二部 火光 第三章 侦察

第二部 火光 第四章  山前

第二部 火光 第五章 胜利声中

第二部 火光 第六章 青坪里

第二部 火光 第七章  团党委会

第二部 火光 第八章 幽谷

第二部 火光 第九章 军中便宴

第二部 火光 第十章  小试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二章 苹果园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三部 风雪 第一章 寂寞

第三部 风雪 第二章 取经

第三部 风雪 第三章 待月儿圆时(一)

第三部 风雪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三部 风雪 第五章 待月儿圆时(三)

第三部 风雪 第六章 大炮与手榴弹

第三部 风雪 第七章 课本

第三部 风雪 第八章 闸门(一)

第三部 风雪 第九章 闸门(二)

第三部 风雪 第十章 闸门(三)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一章 追击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二章 会师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三章 另一个“围歼”

第三部 风雪 第十四章 在亲人心里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五章 琴声

第三部 风雪 第十六章 雪夜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七章 狂欢声中

第四部 江声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带”(一)

第四部 江声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带”(二)

第四部 江声 第三章 孤儿

第四部 江声 第四章 家

第四部 江声 第五章 新来的老战士

第四部 江声 第六章 家乡早春

第四部 江声 第七章 来凤(一)

第四部 江声 第八章 来凤(二)

第四部 江声 第九章 密计

第四部 江声 第十章 临津江畔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一章 溃灭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二章 控诉书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三章 将军渡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四章 虎鸣山口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五章 黑云岭(一)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六章 黑云岭(二)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七章 黑云岭(三)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九章 洪水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章 金妈妈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一章 朴贞淑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三章 伤痛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四章 阴谋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六章 聚歼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七章 送别

第五部 长城 第一章 枫叶红时(一)

第五部 长城 第二章 枫叶红时(二)

第五部 长城 第三章 归来

第五部 长城 第四章 地下长城

第五部 长城 第五章 夺取中间地带

第五部 长城 第六章 钢铁战士

第五部 长城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五部 长城 第八章 又一个“狙击兵岭”

第五部 长城 第九章 绣花人

第五部 长城 第十章 布谷声里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围中(一)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围中(二)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围中(三)

第五部 长城 第十四章 反击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五章 亲人

第六部 凯歌 第一章 战友

第六部 凯歌 第二章 春初

第六部 凯歌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六部 凯歌 第四章 在朝鲜人民军里

第六部 凯歌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部 凯歌 第六章 和平之声播音站

第六部 凯歌 第七章 红旗飞舞(一)

第六部 凯歌 第八章 红旗飞舞(二)

第六部 凯歌 第九章 挺进

第六部 凯歌 第十章 金谷里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一章 灯火灿烂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二章 停战令后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三章 新起点

第六部 凯歌 第十四章 路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五章 归故乡

分卷2
分卷2
正文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五章 归故乡

第六部 凯歌 第十四章 路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三章 新起点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二章 停战令后

第六部 凯歌 第十一章 灯火灿烂

第六部 凯歌 第十章 金谷里

第六部 凯歌 第九章 挺进

第六部 凯歌 第八章 红旗飞舞(二)

第六部 凯歌 第七章 红旗飞舞(一)

第六部 凯歌 第六章 和平之声播音站

第六部 凯歌 第五章 我看到了新世界

第六部 凯歌 第四章 在朝鲜人民军里

第六部 凯歌 第三章 硝烟红花

第六部 凯歌 第二章 春初

第六部 凯歌 第一章 战友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五章 亲人

第五部 长城 第十四章 反击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三章 在五面包围中(三)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二章 在五面包围中(二)

第五部 长城 第十一章 在五面包围中(一)

第五部 长城 第十章 布谷声里

第五部 长城 第九章 绣花人

第五部 长城 第八章 又一个“狙击兵岭”

第五部 长城 第七章 地雷大搬家

第五部 长城 第六章 钢铁战士

第五部 长城 第五章 夺取中间地带

第五部 长城 第四章 地下长城

第五部 长城 第三章 归来

第五部 长城 第二章 枫叶红时(二)

第五部 长城 第一章 枫叶红时(一)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七章 送别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六章 聚歼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五章 城市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四章 阴谋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三章 伤痛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二章 浪滔滔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一章 朴贞淑

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章 金妈妈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九章 洪水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八章 雨中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七章 黑云岭(三)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六章 黑云岭(二)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五章 黑云岭(一)

第四部 江声 第十四章 虎鸣山口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三章 将军渡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二章 控诉书

第四部 江声 第十一章 溃灭

第四部 江声 第十章 临津江畔

第四部 江声 第九章 密计

第四部 江声 第八章 来凤(二)

第四部 江声 第七章 来凤(一)

第四部 江声 第六章 家乡早春

第四部 江声 第五章 新来的老战士

第四部 江声 第四章 家

第四部 江声 第三章 孤儿

第四部 江声 第二章 征服“死亡地带”(二)

第四部 江声 第一章 征服“死亡地带”(一)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七章 狂欢声中

第三部 风雪 第十六章 雪夜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五章 琴声

第三部 风雪 第十四章 在亲人心里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三章 另一个“围歼”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二章 会师

第三部 风雪 第十一章 追击

第三部 风雪 第十章 闸门(三)

第三部 风雪 第九章 闸门(二)

第三部 风雪 第八章 闸门(一)

第三部 风雪 第七章 课本

第三部 风雪 第六章 大炮与手榴弹

第三部 风雪 第五章 待月儿圆时(三)

第三部 风雪 第四章 待月儿圆时(二)

第三部 风雪 第三章 待月儿圆时(一)

第三部 风雪 第二章 取经

第三部 风雪 第一章 寂寞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三章 溪畔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二章 苹果园

第二部 火光 第十一章 小鬼班

第二部 火光 第十章  小试

第二部 火光 第九章 军中便宴

第二部 火光 第八章 幽谷

第二部 火光 第七章  团党委会

第二部 火光 第六章 青坪里

第二部 火光 第五章 胜利声中

第二部 火光 第四章  山前

第二部 火光 第三章 侦察

第二部 火光 第二章 木屋

第二部 火光 第一章 开进

第一部 山雨 第十六章  江边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五章 政委

第一部 山雨 第十四章 争论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三章 营长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二章 征鞍

第一部 山雨 第十一章 路上

第一部 山雨 第十章  分别

第一部 山雨 第九章 惊梦

第一部 山雨 第八章 消息

第一部 山雨 第七章 地主

第一部 山雨 第六章 村长

第一部 山雨 第五章 金丝

第一部 山雨 第三章 母亲

第一部 山雨 第二章 柳笛

第一部 山雨 第一章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