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咳嗽当回事秋季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的咽喉、鼻腔常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很容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而侵犯人肺。因此,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从秋分节气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粘痰,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 医学上有种说法叫“同病异症,异病同症”,因此同样是咳嗽,病因千差万别。所以不要一咳嗽,就马上用抗生素和止咳药,而应分析、找出咳嗽的病因。当发生了咳嗽,尤其是超过2周的慢性咳嗽时,千万不要草率地喝点咳嗽药水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去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查明病因。 秋分胃肠疾病易多发秋分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秋分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3.秋分之后,天气凉爽,人们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饮暴食,冷热刺激,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中医认为,燥气乃秋令的燥热之气所化,属“阴中之阳邪”,秋天的燥邪之气最容易侵犯人体而损伤肺的阴精。由于空气中湿度小,人们往往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口唇干燥,鼻咽燥热,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所以,秋分时节一定要注意“防燥”,以保身体健康。 防“秋燥”从饮食上讲,要注意多喝水,多吃甘蔗、梨等润燥之品,以及多吃清补食物,如蜂蜜、百合、莲子等。秋燥往往使咽喉炎症加重或咽喉干燥发痒,喝凉白开水能湿润咽喉,起到良好的止咳作用;中医认为,甘蔗味甘性寒,入肺胃二经,甘可滋补养血,寒可清热生津,故有滋养润燥之功;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秋天每H坚持吃两个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 秋燥与人的体质也息息相关。所以预防秋燥的另外一个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每天睡眠时间保证在8个小时,并尽可能坚持午睡。其次是要加强锻炼,锻炼应从早晨刚醒来便开始。早晨醒来后,在床上应进行吐纳、叩齿、咽津及调息等功法,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此外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平静地度过这一多燥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