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 他的一支素笔,写尽霜秋。终不如,你轻微的一声哀叹,或是紧皱的眉目。 谁家女子闺愁孤独,落到了诗人的庭院里,刹那间,涌生了怅惘愁思,让向来铮铮铁骨的男儿郎,竟也于冷露寒秋的时令写诗怀故知。 怀念一个人,是最卑弱的孤独方式。这种孤独,是静默的,无言语的。你要知道,能逢人便诉说的,不是最隐忍的孤独。孤独是在一盏茶的时间内独坐,脑海中浮现彼时一桩又一桩欢喜时光,以及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想起来时,兴许会浮起淡淡微笑。可突然发现,身边始终只有自己一人,孤灯相伴。 王建的这首诗极其委婉。诗人先以中秋夜晚的环境衬托节令,晕染了一派深沉凄清的意境氛围。夜深露重,月光的清辉泼洒了一地,白得宛如霜雪的清冷,让人忧伤。 此时周遭寂静,秋露打湿了庭院中正在开放的桂花。然而,桂花不是在开放,而是在望月流泪。 月明似白昼的中秋夜,家家户户都在抬头望月,各自心中有着各自的悲欢离合。而此时的诗人,却强忍着心中哀凉悲苦的情意,用带有疑问口气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发问。 这一句,含蓄深情,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异乡人流离在外,今夜,你以什么方式想念一个人?思乡,怀远,念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夜深望月时出现的孤单情怀。诗人念想好友杜郎中,脑海浮现出对酒赏月作诗的欢乐情景。但是此刻,友情深厚的两人却天各一方。 《围炉诗话》中吴乔写:“诗贵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贵上。”炼字上,诗人用语巧妙精练又委曲,一个“落”字十分轻巧的动作,却言明了深沉的秋思四处飘落,让人感受到跃然纸上的具体形象。诗人从虚处彰显实处,着实匠心独运。 萧索的秋日,庭院露湿月明的场景,常常蕴含着孤寂清冷的哀愁情思。譬如,在唐代男子的眼中,秋日是拿来怀念故人知己的。那一轮圆月,成为了天涯两地的流浪客们,一起望月落泪的酸楚意象,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日,宫廷女子们兴进行拜月仪式。她们拜的是住在月宫里的嫦娥,冀望能许她们花容月貌,以及一段花好月圆的爱情。文人墨客们则在庭院雅集赏月,抚琴下棋,吟诗作对。至于寻常百姓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篱笆小院内吃着月饼,话着嫦娥奔月的故事,让时间静静流淌。 秋分节气,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九月的菊花花神,是田园躬耕者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一生三仕三隐,挣扎而又矛盾。但最终,他还是不为仕途上的五斗米折腰退居深山园林,当了一个朝耕暮收的田园闲人。陶渊明的诗句清秀、雅淡,具有让人内心清澈淡定的力量。 世人把陶渊明奉为司掌九月菊花的花神,只因为他写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光轮回,韶华易老。唯独这一株傲然高洁的菊花一直以孤高傲世、隐逸雅洁的姿态,开在烟火尘世里,修炼出心静何须菩提树下坐的幽独高雅情怀。 陶渊明不仅喜爱洁身自好的菊花,而且嗜酒如命。据说有一年的重阳节这日,院子里菊花开得正美,可家中积蓄的余酒饮完了,这让陶渊明内心不禁有一丝哀伤。谁知不远处哒哒的马蹄声惊扰了陶渊明,近了一看,才知好友江州刺史王弘身穿一袭白衣,马鞍上挂着几坛酒正往家中赶来。两兄弟久未晤面,自然是谈天说地,饮酒抚琴,吟诗下棋。陶渊明与好友赏菊饮酒,忘却了烦恼。 女子写词取暖,男子酿诗忘愁。隐居南山的日子里,陶渊明把闲适自得的幽静光阴酿成了菊花酒,写成了菊花诗。譬如佳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等等,南朝钟嵘评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在南山的院宅边种菊数亩,守着几亩良田,春来荷锄耕作,夏来煮茉莉花茶,秋来酿菊花酒,冬来制菊花糕。日常生活里,或与邻里话着桑麻闲事,笑着乡间野趣;或写诗作画枕眠诗书,神游山水画卷。日子平淡,岁月安稳。 在这迅疾的一生中,我们总要有一段田园人家的光阴。比如和家中妇人一起织网晒衣,田间耕种,养花弄草。或是陪天真稚子打鸟捕鱼,蹴鞠斗草。一个男子的一生当中,除了风尘仆仆的落拓与豪迈不羁,亦要有些许温情,些许闲雅。 人生是一场华丽的梦,梦中剧本的好坏,全由我们心中所想而造。只是浮华的梦,终究是弹指一瞬,不被铭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贪恋过云烟的繁华,沉湎过已逝的往事,只愿老去之时,勿忘清澈的初心。 试问,到底何时才能脱掉浮躁的外衣,做一个云淡风轻的隐者君子,焚香饮酒,淡然若菊,静看繁华谢幕,不言人世冷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