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如期而至,一般人会感觉食欲下降,身体闷热,心情烦躁。 而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每年的七八月份更是“高度危险”的季节。 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飙升。 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01 高温变成“高危” 4大原因不容忽视 1 代谢加快 温度升高,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这就加重了身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压力。 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血管内含有斑块和沉积物,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心梗、脑梗等突发症状。 2 血压升高 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人体内血液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等后果,从而大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3 出汗增多 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4 心情烦躁 天气炎热,人们忍不住心情烦躁、情绪紧张,导致血压、心率都降不下去,心脏耗氧量增加,更容易感觉疲劳。 如果再得不到良好的休息,那么心脏的超负荷运转也将带来患病风险。 02 随时摸脉搏 把握心脑血管健康 专家建议,夏天养成随时“摸脉”的好习惯,可以通过观察脉搏跳动情况,结合身体的感觉,来判断是不是需要休息或药物缓解。 尤其是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更需要及时摸脉搏。 简单易行的自测脉搏方法是:安静平躺5分钟,伸开手臂,将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搭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臂与手腕关节内侧连接处,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每分钟70~80次,而老年人应该在每分钟60~90次之间,跳动的节奏应该均匀一致,平稳有力。 03 做好5件事 帮血管“降降温” 1 合理开空调 夏天里有些人怕热,24小时开着空调,而有些人又怕着凉,即使满身大汗也不开。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对。 当室内温度超过30℃,或者你感觉身体很热的时候,就应该打开空调,避免中暑。 但是要注意,不要在大量流汗、或者洗热水澡之后立刻吹空调,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冷风。 室内外温度尽量不要差太多,在不开空调的时候,可以多开窗通风。 2 多喝温水 夏天人们大量出汗,经常使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这是十分危险的。 每天补充2000~3000毫升的水分,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补充电解质,避免血液变得粘稠。 而且要注意的是,温水不会让血管收缩,也不会刺激肠胃,还能帮助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比凉水更加健康。 3 增加休眠 三伏天午睡半个小时对人体很有好处。 夏季人们容易感觉疲劳,需要更多的睡眠和休息。在午餐结束半小时之后,午睡30~40分钟,能够给身体一个消化营养和恢复能量的时间。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午睡时,心率、血压都能够降低,平躺的姿势还能减轻心脏压力,让血液流通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每晚的睡眠时间也应该相应延长。醒来后别匆忙起身,躺着活动几下,能够缓解身体僵硬,降低高血压等风险。 4 洗热水澡 满身大汗的时候,人的体温也高,冷水澡的突然刺激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从而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所以,一定要先等汗出完了再洗澡,以38℃~40℃的热水为宜,能缓解疲劳,疏通血管。 如果实在想洗凉水澡,水温也不要低于18℃。 5 平心静气 天气闷热,大家常常着急上火,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这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夏天里我们更要修身养性,凡事不着急,慢慢来,能减少因为情绪激动而血压飙升的危险。 清淡去火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降燥养心,比如凉茶、花茶、莲子、苦瓜等,都有凝心安神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