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大暑在小暑之后, 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今年的大暑时间为 2021年7月22日 农历辛丑年(牛年)六月十三
《二十四节气解》:“大暑,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在十二消息卦里属于遁卦,不管是“遁”,还是“伏”,都有退让的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夏天主生发、生长,夏天这场热烈的、豪华的传奇,要在大暑这里安静地、优雅地退场。 如今大暑有情有意地醒着,它用自己独特的物语,为我们讲述着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哲理。万物各争其时,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这个字,上面的“日”是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下面的“者”就是“煮”的本字。 “暑”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暑”,那么“大暑”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谚语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秋后也就很难见到“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的景象。 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也许我们眼里的大暑就是湿热蒸煮,但其实在湿热的背后,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荷塘夜色,萤火亮晚; 蒲扇邀凉,凉食败火; 掩扉思倦,卧席听蝉。 这盛夏趣事,在暑天最热时, 不意间带来无言的清凉诗意。 正如大暑三候,赋予夏日别样的景致。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 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 而萤火虫也只有20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二候土润溽暑 不执于生,不怨于死,轮回的,只是生命的光。 一切渴望,恋慕,一切光明的,美满的结局都要付出代价。或许这代价正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值得不值得。 “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因为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所以三候“大雨时行”。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里,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 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就是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唯有从夏到秋特殊,变成了“火克金”。 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白居易诗云:“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三候大雨时行 在夏秋金火搏斗的过程中,“大雨时行”起到了水克制火的作用,从而引出了秋天,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大暑如同人到中年,感悟到了命运的玄机:巅峰之后要懂得收敛、退让,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缺憾才是一种圆满。 各安其命是众生的归宿,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切终归于苍茫。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众生自当各安其命。 活色生香的盛夏充满诗情画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然而盛夏短暂,流光易逝,绿肥红瘦,应该倍加珍惜!
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 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紧张、 最艰苦的收获季节。 炎热的大暑,日照强,雨水多, 讲究怡情养心的中国人, 自古以来在每年的节气里, 忙里偷闲,在火热的夏季中, 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取类比象, 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习俗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古时候, 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 就是村里人 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 且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候煮茶, 免费供给来往路人解渴。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 三伏天时 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 与红糖搅拌在一起, 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 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 对老寒胃, 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