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现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第二届理事务常务理事、全国膏方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 小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代表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意味着盛夏的开始,气温会逐渐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虽然天气炎热,但又没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俗话说“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时节,除了气候炎热外,各地也进入了雷暴最多的季节。 冬病夏治 温补阳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就是人身上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可见人之阳气的重要。小暑是一年当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清除体内寒湿,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时令,可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的目的,比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畏寒、体虚易感等。 吃苦有益 清热去暑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症状,要注意解热防暑,补充体力,不可贪凉饮冷,不要熬夜,注意休息。建议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比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薏米、山药、绿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 暑必兼湿 预防湿热 所谓暑必兼湿,尤其是地理位置独特的广东地区,这个时候湿热病易发多发。湿热病是受湿热病邪引起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种外感热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日常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另可多食用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小看任何一种疾病,若食疗不能缓解湿热病证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调养身体。 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