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吗?它们是春节、端午和中秋。 端午节为何叫端午呢?原来,“端”是“初”的意思。古时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也叫“端午”。又因为午时是“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早在唐代,已有“端五节”和“重五节”的说法。传说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避“五”之讳,就改“端五”为“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曾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四种: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古代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二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是说端午节插艾、悬菖蒲都是为了夏日驱病防病,与古俗视五月为“恶月”、视五月五日为“恶日”相应,所以端午节是起源于古代“恶月”、“恶日”说。第四种看法,也是在民间最有影响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二十几岁时,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了仅次于宰相的左徒官职。屈原积极革新政治,受到旧贵族的打击和排挤,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他。楚顷襄王时,他被流放到南方,眼看国家一天天衰败下去,屈原怀着悲愤、绝望的心情在长沙附近投汨罗江身亡,表达了他坚持理想、坚持高洁品格。 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吃粽子,相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执政的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曲的人,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个自称三闾大夫屈原的人。这人对区曲说:“多少人们投米祭我,我十分感激,但可惜的是,这些米都被江中蛟龙夺走了。以后你们如果再祭我,就用荷叶塞住竹筒口,用丝带缠好,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蛟龙最害怕的”。 区曲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大家,人们就照办了,这就是粽子的起源。 端午节还有一项影响深远的民俗活动,那就是赛龙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大约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赛龙舟的习俗也是因为屈原。据说在屈原投汨罗江后,许多百姓自发乘船前去搭救捕捞。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端午节举办划龙舟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