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节气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二十四节气:大自然时间变化的秘密

2020-3-31 12:49| 查看: 2705| 评论: 0|原作者: 姚伟|来自: 大河报

从日、月、年到二十四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但隔着千山万水,太阳与南回归线这事,古人是如何知道的?说起来,古人发现时间和节令的过程,是件有趣的事儿。作为农耕民族,华夏先民必须关注季节变换,什么 ...


近几十年发现的重要早期遗址,如良渚、陶寺、石峁等,都发现了与冬至、夏至等节气有关的遗迹。石峁古城距今约4000年,其东门方位偏北,那个角度,正好夏至的日出能照进来。主持发掘的孙周勇先生认为,这应当并非偶然。

4000多年前的陶寺和5000年前的良渚,均发现了测日影的观象台遗址。主持良渚发掘的刘斌先生认为,当时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对季节的变化有了较深的认识。

二、“立竿见影”发现节气变换

发现冬至这事,从技术上说并不复杂。

阳光南斜,树木的影子越来越长。因此,聪明的古人想到一种简单的办法:“立竿见影”,竖一根木棍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就能发现太阳运行的奥秘。

当然,测日影是大事,不会那么简陋,古人使用的仪器叫“圭表”。所谓“表”,就是直立的杆子(或石柱),“圭”是平放在地面测定影子长度的刻板。正午时分,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它的影子,根据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了解太阳的运行,影子最短时是夏至,最长时则是冬至,以此确定回归年。

据刘晓峰教授介绍,殷商时已经掌握“日中测影”,即以圭表测量日影的科学方法,在技术上完全可以精密地测定冬至的日期了。

到了西周,为迁都地理位置优越的洛邑,周公主持了一次寻找“地中”的著名天文观测,“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即“影”),求地中,验四时”。

简单地说,就是竖起8尺高的“表”,夏至的日影长1.5尺,冬至的日影长13.5尺,这种地方就是“地中”。以此为标准,周公在阳城(今登封)找到了地中。如今登封告成镇观星台南边,有“周公观景台”,这是唐代天文学家建的纪念性石圭表,其尺寸与《周礼》的记载相合。

冬至和夏至这样的时间节点,很多文明都发现了,并利用圭表呈现日影的长短,古人发现了冬至和夏至。别看这办法简单,却十分管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都是世界最高水准。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认识到了冬至这样的时间节点,形成了很多庆祝太阳复活的仪礼。但作为农耕民族,中国古人显示了更高的智慧,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们逐渐将季节细分,战国成书的《吕氏春秋》,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字,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标识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所记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已经与现在完全一样。

就这样,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弄清了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的规律,洞察了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斗转星移丰富节气内涵

在二十四节气的建构过程中,星象和物候逐渐被纳入进来,使二十四节气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看星星,是古人认识季节和时间的另一途径。古代没有污染,夜晚星空灿烂,美得让人心醉,长年累月看星星,人们发现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北极星永远安定地挂在北方,北斗七星则不断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于是,他们在星空中发现一个巨大的钟表表盘:北极星的表芯,北斗星是指针,那么时间刻度怎么办?聪明的古人把星空分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星区,每个星区选出七个星,组成二十八星宿,这就成了表盘上的刻度。看着斗转星移,古人就知道了时间和季节。

这个发现很快融入二十四节气体系,成为节气的天文定位。《淮南子·天文训》就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定二十四节气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