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节气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中国学界如何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

2020-3-28 11:57| 查看: 398| 评论: 0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 ...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包含怎样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二十四节气文化能否永葆生命力?从申遗到入选非遗名录,中国学界又将如何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形成于传统农耕时代的历法文化

“节气”这一独特的历法制度如何在华夏文明中萌生?“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中国先民按照天文、物候、气象、农事现象的变化将一个太阳年或农时周期进行划分,并据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节气可以说是农业季节的细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刘宗迪如此解释。

刘宗迪在考察上古文献时发现,早在《诗经·豳风·七月》《夏小正》等西周文献中就已出现节气的雏形,《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关于物候有了高度形式化的记叙,二十四节气初具规模,在《淮南子·天文训》中二十四节气制度已经定型。

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看来,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人对太阳周年运行规律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古代有着早熟而发达的农业文明。农耕生活的核心是春种秋收,而古代天文学、历学的发达与农业播种收割时间有着直接关系。二十四节气的根本目标,是为循环的时间安排出合理刻度。这种划分展现出古人对于太阳周年运动的准确观察和认识,也包含着古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提出,由于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降水多寡及季节变换等情况,在古代社会它发挥着农业生产活动时间指针的作用。而农事节律又决定着民众社会生活的节奏,因此二十四节气也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产生了与民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紧密相关的特色习俗,深深融入人们生活之中。

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早已实行公历时间,这是否意味二十四节气所总结的这套时间经验和实践体系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乌丙安认为,就本质而言,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主要适用于农耕时代的社会生活条件。虽然由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的最主要功用在今天已日渐消逝,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门,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表示,作为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节气历法代表着一种文化归属,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文化认同价值。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介绍,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自2004年12月成立以来,不断组织学术力量加大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实践研究,开展系列学术调研活动,并出版了《二十四节气民俗》等研究专著。与此同时,相关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发表文章、学术对话等途径,向民众和国内外学界宣传“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价值。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协同相关社区、群体成立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该计划提出了改善传承机制、促进代际传承、加强系统化建档、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强化协作机制、共享信息以提升可见度、妥善管理遗产实践场所等八项保护措施。

萧放建议,应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样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与价值,让人们对节气文化的内涵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不断再生的文化资产。

与保护相比,刘宗迪更关心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再创造”。在工业化社会,如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用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对二十四节气文化中蕴含的传统智慧进行提炼、升华、传播,让古老农耕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民俗学者、农业史学者的广泛参与,更需要来自艺术界、文化创意界、传播界的大力支持。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提出,需结合中国国情和项目特性,对民俗学会内从事时间民俗和非遗研究的专业力量进行不断整合,在保护实践中寻找最佳方略,为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作出应有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02月10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