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节气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立冬习俗

2019-11-4 10:47| 查看: 279| 评论: 0|来自: 网络

立冬日设炉烧炭,开暖炉会。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采摘干桑叶,准备用于洗眼。体弱者开始进食冬季补品,羊肉上市。修理农具,制造堆肥。白宝珠、茶梅、山茶花、甘菊花、寒菊、芭蕉花等上市。立冬与立春 ...

立冬日设炉烧炭,开暖炉会。

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

采摘干桑叶,准备用于洗眼。

体弱者开始进食冬季补品,羊肉上市。

修理农具,制造堆肥。

白宝珠、茶梅、山茶花、甘菊花、寒菊、芭蕉花等上市。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古时,立冬这一天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时值今日,每年立冬,人们依然会庆祝一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从古至今,各地就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很多还与吃有关呢。

立冬

霜降后十五天,斗柄指西北为立冬。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二百二十五度。冬,就是终,立冬的时候,万物终结,故而得名。

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已重,因此各地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十月初。《荆楚岁时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撤去暖炉。暖炉多用不灰利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坚固,后来则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十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煎香草

香草为芳草中的一种,用衣袖在草上挥动.便会芳香袭人,可缝制成香囊佩戴。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以及驱除房屋中的秽气;佩戴香囊则可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搽在发间可以辟秽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够祛黑斑,滋养容颜。兰慧一类的植物也属于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发散上达之气,足以辟除秽恶,润肌肉,散滞结。

战国时,楚地民间常用香草。《楚辞》中辛夷、兰慈、杜衡、揭车、薛荔、江离、胡绳、芳芷等,都指香草,不但可缝制佩戴或煎汤沐浴,也可用以供奉神灵并熬制药膏。用金银花煮汤沐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去除一切风湿、恶疮。菊花则能祛风解热,去湿痹,清头目。《熙朝乐事》载:“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

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箱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此时已人寒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病。其他如(普济方)(集简方)都记载有用桑叶治疗青盲眼、风眼流泪以及眼红涩痛的方法。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热,属火,能补元助阳,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安心止惊,有很强的营养作用。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我国除了塞外边睡,如内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开始吃羊肉,到立春为止。如浙江的长兴等地,农历八月就已经设店,宰羊出售。有民谚道:,月初一羊开刀。”一直到过了除夕才停止售卖。沿太湖流域,盛产绵羊。冬令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帝京景物略》称,明朝时,北平在农历十月,羊开始上市。

羊肉气味都属温性,善于补虚。《本草纲目》曾经把羊肉与人参并列而称,张仲景用当归羊肉汤治疗虚劳之症。天气越冷,食用羊肉便越为佳妙。一般有酱羊肉、白羊肉、羊键子、羊饺头、羊肚汤、爆羊蹄等各种做法。而北平正阳楼的烤羊肉和浙西太湖的羊青,尤其脍炙人口。如果到了春天,夭气已暖,羊容易啃食毒草,就不宜食用了。

修农具

隆冬时节,农事已毕,农家对所有农具都应该趁闲暇时加以检查,进行整修。如果发现有损坏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来春贻误农时。《礼记·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农计搁耕事,修来招,具田器”。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制肥料

各种植物,除了生长于沼泽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在终年无人的山野,树木特别繁茂旺盛,正是依赖草木自生的枯枝落叶,日积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区或者家中有园圃的,枯枝败叶,到处都是,正是农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时候。

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立冬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秋收冬藏。

立冬备冬衣

立冬时节,虽说还没到非常寒冷的时候,人们却开始准备冬衣了。天子立冬开始穿皮袄,有时候也会赏赐给大臣。据《吕氏春秋同·孟冬》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翟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曰:“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史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中华古今注》里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
普通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人们脱下身上的夹衣,在里面塞上厚厚一层棉花,抹抹平,用长针缝一缝,一样暖和。

立冬送寒衣

立冬这一天,人们也要给生活在阴间的祖先准备衣裳,即送寒衣。
《帝京景物略》上说,有专门的纸坊,用五颜六色的纸,剪出一尺多长的男女不同的衣裳。家里人买回去,在门口烧了,嘴里念叨着,请祖先来拿,叫送寒衣。

立冬时节满汉祭祀隆重

在清代,立冬时节,秋粮入库,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就要隆重举行烧香祭祖活动。汉八旗的祭祀称为“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汉八旗“烧旗香跳虎神”的祭祖仪式热闹非凡,包括唱、念、做、打等,尤其虎神装扮得栩栩如生,翻滚跳跃,甚至可以在房脊上滚动、翻跃。有的还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即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如此壮观的场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观着,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等各种绝活也让人拍手称赞。此外,人们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根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还有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轴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耍出的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39节,精悍神匠能打50-60个节数。
满八旗的“烧荤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一般要持续5-7天。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只用热水洗脸,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时双膝跪在地上,灿鲤(兄弟的妻子之间)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9碗或9盅上供,再一连供上9盘子悖悖(用勃黄米面做的a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香粉末是用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还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由于用扦子宰猪的技术较差,满人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来宰杀。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棱,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一般农家3-5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农家宰21只鸡,一般农家宰7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立冬补冬

以前,我国是个农耕社会,百姓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操劳,到立冬就得好好休息一下,顺便稿赏一年来辛苦的一家人,正如谚语所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下面就看看各地是怎样“补嘴空”的吧。
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人们喜欢吃些鸡鸭鱼肉,以增强体制抵御寒冬。在我国台湾,立冬日,街上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人满为患。大多家庭还会炖香油鸡、四物鸡来增加能量。在闽南地区,立冬日,出嫁的女儿要给娘家送去鸡、鸭、猪蹄、猪肚等,以让父母补养身体,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当归、川芍、芍药、地黄)鸡来补充能量。闽南“补冬”也是独特的风俗之一,人们会提前在家里养些鸡鸭鹅兔等,每逢“补冬”时节到来,人们都精心准备,做上许多好吃的,与家人朋友大补一番,以强身健体、滋补养生。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但因工作忙碌,亲情似乎淡化了许多,所以可以在这样一个传统亲情节日里团聚在一起,尽情享受着“补冬”带来的温馨生活。

在江苏,各地立冬特色食俗也不少。苏州人有立冬吃膏滋的老传统,通常每到立冬时节,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在无锡,立冬时节要“吃团子”。立冬的团子是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包裹有豆沙、萝卜、猪油、酱油制成的馅,味道特别好。

过去,每到冬季,按例必要进补,以补偿平时精力的不足。然而补品性质各有不同,人的察赋也截然各异。进补如果不合适,往往有害无益。因此最好请教有经验的医生,订立补方,以进行调理。补方并非单纯的补剂,一方面要根据各人体质的不同,施以平补、温补、清补、涩补等,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个人的根本病因,而施以生津、益气、固精、养血等方法,面面俱到,药药相对。

补方方剂是多种药品的混合物,如加入冰糖、阿胶熬成稠汁,一是味道甘甜绵软,没有药的气味,易于久服,二是可滋润全身,润泽肺腑,药效不限于身体局部,功效易于显现。凡是各种慢性病,如肺结核、哮嗤、肾亏、遗精、血亏、经闭、营养不良以及各种弱症病人,服用这样的补膏,是最为适宜的。

吃饺子

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有些地方也称之为“过小年”。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楼瓜饺子。立冬时节,市场上新鲜的楼瓜很少,人们吃的楼瓜大多是夏天时候买的。人们将买回的新鲜楼瓜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的糖化,用做饺子馅,滋味与鲜楼瓜和大白菜都有不同,拌上醋和蒜,味道更好。
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的饺子,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据说,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时节,人们吃饺子、馄饨,也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之意。
饺子是起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必须要吃。在天津一带,有立冬节气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倭瓜即南瓜。立冬时吃的倭瓜是在夏天购买储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面,历经长时间糖化,在立冬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与夏天吃的倭瓜馅不一样。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味道。

吃甘蔗、炒香饭

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民的欢迎。除了特色食俗外,还有比较创新的立冬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每到立冬时节,游泳爱好者都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能够提高抗寒力和免疫力,强身健体,抗衰延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