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意思?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10度。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夜晚地面热量散失非常快,温度可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近地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成六角形的冰晶,色白且结构疏松,即为霜。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霜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云:“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节气温已经很低,白露变成寒露,寒露又要变成霜降了,所以叫“霜降”。
明朝后,形成了许多有关霜降上陵祭祀、祭旗纛(dao音道)神、斗鹌鹑等习俗。杭州盛行祭旗纛神活动。霜降这天,先在帅府致祭,然后军士们持各种兵器在锣鼓的引导下绕街迎神,军士们骑马表演各种名目的武术技艺,热闹非凡。 黄河中下游地区在霜降节平均气温为12℃,降雨量为15毫米左右。此时黄河流域处于深秋景象,一般农作物停止生长,开始出现O~C以下的低温。 霜是大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和物体上凝华而产生的白色晶体。有霜表示地面最低温度已在o℃以下,作物就可能遭受冻害。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这是一年霜期的开始。我国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各地初霜日期差异很大。总的是北方早,南方晚,西部早,东部晚。东北平原在9月下旬出现初霜,个别年份在9月上旬或8月下旬出现初霜;华北平原10月见初霜;黄河流域在霜降节前后出现初霜;江淮和江南地区11月中旬至12月初出现初霜;南岭以南很少有霜。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的称多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的清水河,年平均霜日达245.6天。 黄河中下游地区初霜期在lo月底,终霜期在3月底,无霜期210天左右,与北京相近。北京平均初霜期是10月15日,平均终霜期是3月24日,平均霜期161天,无霜期为204天。北京最早的初霜期是10月4日,最迟的终霜期4月24日。北京地区在霜降尾地面开始结冰,早晨寒气袭人,已是初冬景象,北部山区有的年份霜降节即可见雪。
寒露至霜降降温很快,北京地区霜降节前后气温稳定在10℃,比寒露节降低4℃左右,标志着夏播作物生长期的终结。霜降尾气温下降到6℃左右。霜降百草枯,晚秋作物停止生长,全部成熟,正处于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农忙季节,农谚说:“抢秋夺秋,不收就丢”。 到霜降节,由于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成露。假如这时的温度在零度以下,就会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冰晶,这就是“白霜”,气象上称“霜”。霜冻是指在温暖季节,地面最低温度小于零度的低温,不出现霜,俗称暗霜。这种低温降到植物所能忍受的限度以下,而使植物遭受冻害。由于在作物生长季节出现零度以下的低温,会引起作物生育期延迟,或直接危害作物结实器官的正常形成,致使减产歉收,这种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灾害,称为作物冻害。冬小麦是抗寒作物,小麦冻害指标是零下15—18~C(分蘖节),如果超过此低温指标,也会使小麦发生冻害。解放后唐山地区发生9次小麦冻害,北京发生5次小麦冻害。 霜冻:—般在天气寒冷、晴朗少云、无云或微风的夜晚才会出现。低洼谷地、沙性大的土壤、干燥疏松的土壤容易形成较重的霜冻。有时气象预报最低温度在2。一3℃时,也可能出现霜冻。这是因为气象预报中的最低温度是指百叶箱中的气温,而霜冻是指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表面温度小于零度的低温现象。地面温度通常比百叶箱的气温(离地1.5米)低2℃。秋季出现的霜冻称早霜冻,第一次早霜冻为初霜冻。早霜冻对秋菜、秋粮有较大的影响,要做好防霜冻的工作。可用点燃柴禾烟熏,稻草、薄膜覆盖,浇水等办法防霜冻。
暮秋霜降霜花撒霜,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的白色晶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天气变得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这时候,我国黄河流域出现白霜,放眼望去,千里沃土一片银白色冰晶,熠熠闪光。不耐寒的植物已停止生长,枯黄的树叶洋洋洒洒随风飘落,呈现出一片暮秋的景象。气象学上,将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早霜”、“初霜”或“菊花霜”,而将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人们常常说的“无霜期”,就是从终霜到初霜的这一段时期。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说的是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现白霜,南方秋收忙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变冷,开始出现霜花。“霜降始霜”主要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一般来说,夏季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就开始出现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度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就初霜时间而言,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在8月底;到9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和北疆地区出现霜降;10月初,霜花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度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度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己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降时节,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且活动频繁。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地区正值收获大豆以及抢种晚麦的时期;而在南方地区,正处于“三秋”大忙季节,气温平均都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人们常说的“霜冻”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霜是由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上直接凝结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霜降时节,不耐寒的植物已停止或即将停止生长。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植物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致使植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遭受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而造成危害。发生霜冻时,植物是因为低温受到危害,不是单单因为霜对植物造成危害。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就不一定能见到“白霜”,霜冻同样会发生,通常人们把见不到“白霜”的霜冻称为“黑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