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四节气 首页 节气 寒露 查看内容

内容 ·详情

“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寒露的意义

2019-10-6 15:46| 查看: 236| 评论: 0|来自: 网络

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节令交寒露,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八尺_二寸,相当丁今天的2.01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的方位,也就是西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九月,又叫 ...
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节令交寒露,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八尺_二寸,相当丁今天的2.01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的方位,也就是西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九月,又叫戊日、青女月、授衣月。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与白露相比,气温又下降了很多,地面的露水更冷,更多,有成为冻露的可能,因此称为寒露。这时的东北地区已进入深秋末尾,有个别地区已可见到零星的小雪花了。在南方大部地区,天气明显变凉。《清嘉录》载:“寒露乍来,稻穗已黄,至霜降乃刈之。”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寒露之后,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秋季。偶然能见到几片树叶发黄,也到了“过r寒露,秋粮入库”的时候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庄稼已收割,农民一般是在场院上脱粒、翻晒,准备收藏入库了。“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这时候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最后一段时间,抢种小麦不能歇,“晚种一天,少收一石”,这时节大田作物大部分已停止了生长。

寒露三候。“初候鸿雁来宾”,这时,天空中仍然会看到雁群向南方迁徙越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这从词面上看,是不科学的,“三候菊有黄花”,现代菊花种类很多,但古代所说菊花特指秋菊,有一首赞美菊花的诗写到:“百花发时我不发,我一发时都吓煞。要与西风斗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
秋收过后,要整理农田,深翻土地。
“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准备蛰伏越冬的虫子以及一些地下虫卵被翻地时晾到地表或被破坏了孔洞,就会被冻死,这时节除虫效果极好。
过去人们翻地前往往把地里的秸秆清理干净,秸秆当做燃料,有的则堆放田问一把火烧掉,据说可作肥料。其实被烧掉的秸秆已被烧焦碳化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现在政府提倡秸秆还田技术,利用拖拉机等机械在田巾将秸秆粉碎,或者直接埋入犁沟中,经过一个冬春的时间,秸秆腐烂后变成了农家肥,既可防止土壤板结,又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是目前可持续的农业耕作方法。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这时节不管做什么农活都觉得凉意十足,于是人们开始准备越冬的蔬莱了。大田里的大白菜已抱心了,胡萝卜也见成熟露上半截。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北方的土豆已刨完了,而南方此时还可以播种油菜类耐寒蔬菜。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因为九代表阳,九字又谐音久字,人们就寓意九九为久久,并把几个字联起来称“九九重阳节”。古语说:“岁月往来,忽复九月初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齐,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古人逢九月九还要“佩茱萸,食莲铒,饮菊花,登高赋诗,游措骑射”。这天在各地,人们有郊游、登高、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活动。
人们登高远望,浮想联翩,尤其是远片游子,面对斑斓秋色,更加思念故乡亲人,唐代大诗人:E维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矢|I兄弟髓商处,遍插架荧少一人。”

北风渐渐地强r起来,树卜的叶子人面积变黄落地,草丛中鸟儿及鼠类也住寻找着果实。清晨树叶下、草丛中及地而物体被一层白色的秋霜覆盖着,在太阳升起前,大地灰蒙蒙的,被笼罩在晨雾中,伸手触摸,白色的秋霜迅速融化。人们呼出的热气,任眼前留下一个长长的轨迹。
霜降时节,李气中含有的水汽在夜晚温度较低时碰到地面上的物体,就会附着丁其表面凝结成霜。这些霜有的呈细小颗粒状,有的呈块状,还有的呈美丽的羽毛状,如水汽较多、气温适宜时,则可以形成美丽的凇,俗称树挂。干桔的树枝被雾凇包裹着,绿色植物被白霜覆盖着,大田中的冬小麦与秋霜的颗粒相伴,霜降悄悄地给大地增添了一丝寒意,太阳出来后白霜又悄悄地融化,只留下一点湿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二十四节气网无关。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ab12-120@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精华 ·推荐

热点 ·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 日排行

广告 ·推广

Copyright  © 2001-2013:二十四节气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言论!

Powered by discuz!X3.5|Licensed备案信息:备案中...

返回顶部